台灣大選將成為中國變局的催化劑

⊙夏小強

台灣官方使用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是孫中山等建立的中華民國國旗,青天代表民族自由,白日代表民權平等,紅地代表民主博愛,這面旗幟本身與台灣獨立沒有任何關係。但是,與這面旗幟相關的周子瑜事件,引發了世界媒體關注,並持續發酵;據一個兩岸政策智庫的一項調查發現,受周子瑜事件影響,超過134萬名台灣青年決定參加選舉投票或改變他們的投票意向。

其實,從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少於蔡英文300多萬張票的結果來看,周子瑜事件並沒有對大選結果產生決定性影響。但是周子瑜事件,讓世界更清楚地看到了台灣的民意以及兩岸關係的實質。

台灣大選,民進黨成為執政黨,蔡英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華人世界的民選女總統,並順利完成台灣總統直選以來第三次政黨輪替。選舉後,民進黨在立法院獲得過半68個席位,成為台灣第一大黨,國民黨淪為第二大黨,代表第三勢力的時代力量獲得5個席位,成為台灣第三大黨;多位來自民間的80後青年成為國會議員。

以上這一切表明,台灣大選的結果,是台灣民主的勝利,也是台灣民主制度走向成熟的標誌。這充分顯示出,華人世界完全可以發展民主政治,這也為中國的民主發展樹立了一個樣本。與此同時,台灣大選讓中國民眾看到了選票的力量,有了更迫切的民主需求。

台灣大選的過程和結果,以及選前發生的周子瑜事件,也讓外界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兩岸之間存在的最大問題和危機,根本不是所謂的「台獨」問題,而是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價值觀和制度的對立與衝突。造成對立和衝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中共長期以來的對台政策造成。2014年發生在台灣的太陽花學生運動,從學生反對一場經貿協議演變為一場幾乎台灣全體民眾參與的反抗中共統戰台灣的運動,這場運動就是被壓抑多年的台灣民眾恐共抗共反共情緒的大爆發。

幾十年來,中共政權通過政治打壓、經濟利誘、收買滲透、恐怖威脅等手段,逼使台灣政府放棄台灣核心價值和立國之本,試圖用邪惡的紅色共產制度來代替台灣的自由民主制度。中共在用近2千枚導彈對準台灣的同時,不斷動用其政治經濟資源打壓台灣在國際上的生存空間,對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活動從來就沒有放鬆過控制。

由於中共長期打壓所造成的台灣民眾的敵對情緒,是台灣民眾對共產專制制度的厭惡,與支持台灣獨立完全不是一回事,「台獨」原本也不是台灣社會和民眾的主流民意。因此,造成兩岸關係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中共共產政權和台灣自由民主制度的天然對立,以及中共對台灣自由民主的打壓、以及對台灣民眾基本權利和尊嚴的踐踏。

中國如今面臨的諸多重大社會問題,比如公平正義缺失,民眾缺少包括言論自由等在內的基本權利,中共的權力無法得到有效監督等等,都與中共一黨獨裁密切相關。因此必須從根本上建立民主制度,才有可能澈底改變現狀。

一方面,通訊科技與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把世界聯結為一個整體,中國已經無法在信息封閉的環境下生存,在經濟和制度層面與世界接軌不可避免。台灣民主意識的蓬勃發展,必定更強調民主體制下的兩岸統一,那麼,在這種作用下,中共獨裁體制阻礙和平統一的作用會日益突出,也越來越會成為世界的聚焦點,與此相關的矛盾對立也會越來越明顯。如果習近平當局希望保持兩岸關係的穩定,以及最終實現兩岸的和平統一,就不可能不正視此問題。

去年歷史性的習馬會的破冰之舉,已經開啟了中國和台灣關係新的局面,此舉打破此前中共以鬥爭為主的對台外交政策,也正在改變著中國的外交格局,為未來海峽兩岸局勢的良性發展帶來了想像空間;習馬會之後,震動效應不斷,陸媒不斷報導有關國軍抗日等歷史真相;2016年新年伊始,《蔣經國傳》在中國出版,中國媒體節錄報導蔣經國晚年進行民主政治改革的內幕細節,這些事情的出現,或可以看成為下一步進行變革的鋪墊。

台灣大選,或許將會倒逼中國制度變革,成為中國變局的催化劑。◇

延伸閱讀
台灣三次大選與中國民眾的感慨
2016年01月17日 | 8年前
專家:周子瑜風暴衝擊立委選情
2016年01月17日 | 8年前
華人民主燈塔 陸客渴望目睹選舉
2016年01月15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