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基石 時代記憶體現城市風貌
建築除了展現美感、風格,也蘊含了民族的文化內涵,以及當代的生活記憶,香港人對自己的國家、家鄉是什麼樣的印象呢?記憶又能在未來扮演什麼作用呢?香港建築師蘇國堅認為,過程中的記憶將成為未來中的一部分,現今的生活條件造就了香港在做事情的高效率,可能也與過去緊逼的生活環境有關,從香港機場可窺見一斑。
在香港,城市建築密集度高,人們走路步調飛快,這與當地生活的習慣、城市有關,蘇國堅表示,「效率、速度在很多香港人的心中是『信條』(信仰並遵守的準則)」,大家的要求都是有一個很高的效率;公共交通很注重效率,搭乘大眾運輸花費的時間與坐計程車是差不多的;香港的茶餐廳、快餐店也同樣注重效率,雖然選擇沒有台灣多元,但在點餐、用餐都相當快速,對效率的要求都是一樣的。
從很多方面來做效率的比較,如在香港的便利商店,店員動作平均3~4秒就可以完成結帳,就算同時有7、8人排隊也可以很迅速完成;而香港機場,蘇國堅覺得那是一個可以代表香港的地方,因為香港機場的高效率設計,讓乘客可以直接在市區登機是非常罕見的。
歷史永存 建物消逝文化猶在
來台灣辦建築展覽,蘇國堅選擇將具有香港特色的招牌形狀製成小巧可愛的肥皂,如信箱、當舖招牌、窗台、樓梯等,透過物品交換的互動方式,思索未來百年建築呈現的風貌;而透過肥皂使用過程,雖然物體會消失,但伴隨著每次使用的過程,留下的記憶不會隨著物體而消失,如同奠定的正統文化將會不斷流傳。
蘇國堅發現,通常對於未來都是想像,很少出現現在實際存在的物體,就如同已使用2千多年的紙張至今都還在,相信未來也會繼續存在下去,也許未來的100年跟現在是沒有什麼差別的。
必遊的舊建築與自然景致
大澳漁村、九龍城寨都是每個香港人最深刻的記憶,蘇國堅說,小時候經常到九龍城寨去,那是一個連香港政府也管不了的地方,緊密的建築、無照的醫生,在生活資源貧乏、緊逼的環境中努力生存,過去的一切仍深深影響著現今的香港,從最具現代化個性的商業城市與大澳漁村的質樸生活可見,極大的反差同時呈現在香港這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城市中。
在香港這個都市叢林中,布滿密集、高聳、跟隨國際潮流使用玻璃幕牆的商業大廈,在生活緊逼的壓力面之外,如何找到另一個能暫時遠離現實緊張的世外桃源?蘇國堅覺得,「香港最可愛的是一個很小的地方,但可以看到很多的東西,最好的地方是盧吉道」,在山頂盧吉道除了賞夜景之外,白天也可以看見許多東西,全程走完步道需要1小時的時間。
在山頂可以看見整個香港島的城市、區域,同時還可以看見香港保留很多的郊野公園(自然生態景觀),香港有70%的土地面積都是保留做綠化的,可以看見整個香港不只是有高聳的建築,還有很多山、綠化的東西,在香港西區就能就近接觸綠化的大自然景觀。
中環為商業聚集地,上環為華人聚集地,可以在上環的太平山街附近街道及小鋪走走,享受慢活,也可以到油麻地區的廟街、夜市、果欄(水果批發市場),漫步在舊建築體驗最道地的香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