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短命建築」 每年浪費4,600億元
「水岸銀座」包括三棟超高層建築,分別為41層(約137公尺),58層(約188公尺),65層(約208公尺),地處黃金地帶,與天津城市規劃的主中心——小白樓地區隔河相望。2011年底開盤後曾連獲銷售冠軍,到今年停工的時候,已經售出70%,達到7,000多戶。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由於「水岸銀座」三座超高層均已主體封頂,受限於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或無法進行爆破拆除,只能進行人工拆除,預計費用將大幅超過「名門廣場」的拆除費用。
天津本地媒體近日曝出,「名門廣場」和「水岸銀座」將被拆除。其中整體剛剛完工的水岸銀座包括三棟超高層建築,分別為41層(約137公尺),58層(約188公尺),65層(約208公尺),地處黃金地帶,與天津城市規劃的主中心——小白樓地區隔河相望。(網路圖片)
每年拆除建築浪費4,600億
僅僅一個月前,西安市一座1999年封頂的118公尺高樓被爆破拆除,成為「中國第一拆」;幾乎同時,鄭州一座2010年建成的天橋,因與當地地鐵工程存在矛盾,被整體拆卸。短短兩個月內,就有3起成本巨大的地標性建築「倒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報導引述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估測,2011至2015年期間,內地每年拆除的建築面積約為4.6億平方公尺,按每平方公尺成本1,000元計算,每年因過早拆除導致的浪費就達4,600億元。
同時,研究院對2001年至2010年公開報導的54處過早拆除建築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不合理拆除的竟高達90%;不合理拆除中,因商業利益、形象政績等原因,嚴重不合理拆除的占55%。在中國,如此「建了拆、拆了建」的政績工程有多達663個。
廣州耗資8億元建成的陳家祠廣場,因地鐵建設需要被推倒了重建,而該廣場從建成起只用了4年。
遼寧瀋陽耗資8億元人民幣、曾被冠以「亞洲最豪華室內足球場」的「綠島體育中心」,在使用僅8年多後被爆破拆除,原因是使用率不高。
曾經見證中國男足挺進世界盃決賽圈歷史時刻的瀋陽五里河體育場,1988年投資2.5億元建成,2007年被爆破拆除,使用未滿20年。
雲南河口斥資2.7億元建設的「中國-東盟河口國際旅遊文化景觀長廊」,在建成3年後,又花費3億元拆除。
瀋陽夏宮是1994年建成的市民水上娛樂中心,投資2億元人民幣,是當時亞洲跨度最大的拱體建築。曾於1997年入選瀋陽十大景觀、遼寧省五十佳景,也一度被看作是瀋陽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只有15歲的夏宮在2秒內被炸成一堆瓦礫。原因是所在地塊被規劃用於房地產開發。
耗資4000萬建成的重慶永川市地標建築——渝西會展中心僅僅投入使用5年,就在250公斤炸藥和5000餘發雷管的威力下變成一堆廢墟。
位於安徽合肥黃山路南側的維也納花園小區1號商住樓主體結構高58.5公尺,總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公尺。這幢造價高達千萬元且沒有發現質量問題的大樓,在已建設了16層尚未完工時卻被整體爆破。拆除原因是該小區影響了合肥城市景觀中軸線——黃山路與大蜀山之間的山景,爆破之後可以將貫穿省城東西的黃山路「拉直」。
中國建築平均壽命30年
《瞭望新聞週刊》報導,依照中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築和高層建築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建築為50到100年。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與規定的要求卻有很大的距離。由於規劃短視、設計缺陷、偷工減料等原因,中國大陸建築的平均壽命「50年罕見、30年普遍」,不及國際規定最低使用年限的60%。
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範柏乃在接受《新華社》訪問時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工程量最大的國家,但中國建築卻呈現出「短命」態勢,平均壽命僅為25至30年,遠低於英國建築平均使用年限的132年及美國的74年。
他說:「中國人均可利用資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資源緊張。但每年卻消費了世界總量40%的水泥和鋼材,大大透支中國資源,有悖中國國情。」另外,不斷拆建除造成資源浪費外,還「創造」出大量建築垃圾,現在中國建築垃圾位居全球第一,每年高達4億噸。建築垃圾的數量已占到垃圾總量的30%~40%。
人民網的報導說,正是在這場「拆了建、建了拆」的運動中,中國創造了兩項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鋼材的同時,中國也生產出全球最多的建築垃圾。
中共官員為政績追逐GDP
中國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造成建築房屋短命的「殺手」主要是:在城市建設上急功近利;重速度、輕質量;對政績工程和GDP的盲目崇拜;以及開發商與官員的個人利益等。
金羊網一篇《何時結束「短命建築」?》的文章稱,中國大陸建築短壽原因除了是建築本身的質量和設計不能滿足居住要求之外,另外就是城市規劃,大拆大建,為了發展經濟突出政績,政府搞形象工程,而導致大批建築被拆除。
蔡慎坤在其博文《大拆大建鬧劇為何一再上演?》中寫道:為了所轄區域的GDP,官員們可以拆掉剛建的大樓,可以重複修建同一條馬路,可以拆掉剛建的大橋,可以重複修建同一個廣場……目的就是把政府財政以及借貸來的錢花出去,不管這錢值不值得花!
於是,百年大計在中國城市建設中已成為一個笑話,如果一幢樓可使用上百年,如果一座橋可運行百年,如果一條馬路可通行百年,一茬又一茬的官員拿甚麼體現政績?或者編甚麼故事說給上級官員聽?更重要的是,靠甚麼掠奪斂財?
空頭大師查諾斯曾警告,中國高度刺激的經濟將面臨崩潰。中國飆漲的房價,是由湧入的投機性資金在推升,查諾斯並不理會中國的GDP數字,他說:「經濟活動不等於創造了財富。你如果蓋一座橋,然後這座橋每隔5年就要塌一次或拆一次,於是你每過五年就要蓋同一座橋,這能轉化成為很多很多GDP增長,但顯然不會增加國民福祉。」
在美國的某投資顧問公司經濟師丁力博士對自由亞洲表示,中國大陸短命建築有很多制度性和社會的原因,「根本上、制度上的原因就是中國現在土地還是國有的。拆起來太容易了。居民沒有合法的權利,或者說根本沒有制度上的保證。土地是國有的,或者即便有一些法律,但是真正實施利益上之後,當地的官員或者開發商就可以根本無視法律;第二個我要講的原因就是官員的政績。多年來對官員的政績考核就是GDP。 你上項目、搞建築是最容易出數字的;第三個就是腐敗。在裡面官員有油水可拿。就是不僅有政績,而且有私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