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霾區最小肺癌患者僅8歲 北京人崩潰了(圖)

大氣污染為第一致癌物。(網路圖片)
大氣污染為第一致癌物。(網路圖片)

【大紀元訊】
北京人崩潰了,12月7日北京發布陰霾紅色預警,事發2天空氣仍然沒有好轉的跡象。“陰霾”會導致肺癌的產生,華東地區最近查到了肺癌最小的患者,年僅8歲。陰霾到底有哪些危害?怎麼預防陰霾,遠離肺癌?

據中國媒體報導,肺癌是所有癌症患者比例最多的。南京一家醫院的胸外科有120張病床,但是肺癌患者就佔據了50張。其中有不少患者都是三四十歲的壯勞力人群,這些人大多都不是吸煙引起的病症。

據悉,肺癌的死亡率佔到所有癌症的25%,居癌症死亡之首。2013年10月17日首次明確認定,大氣污染為第一致癌物。這也是上世紀繼吸煙為肺癌“殺手”后,第二個確定的病因。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

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混雜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1、引發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人就像一部精密的儀器,每一個結構都是適應環境的結果。我們的呼吸系統,天然地有着阻擋污染物的能力,那些較大的污染物,在經過鼻腔、咽喉時就已經被阻擋,即便是能夠進入氣管、支氣管的髒東西,也可以隨着氣管內纖毛的運動,被運送出呼吸道。不過,人體也處處存在漏洞,對於微小的顆粒物,呼吸系統的屏障就無能為力。

穿越屏障以後,細小的顆粒物開始以各種形式在呼吸道中興風作浪。一個最直接的方式是,這些細微的顆粒物本身,滯留在敏感的呼吸道中,引起局部的阻塞和炎症。

研究顯示,2.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75%在肺泡內沉積。我們可以想象,眼睛裡進了沙子,眼睛會發炎。呼吸系統的深處,也是一個敏感的環境,細顆粒物作為異物長期停留在呼吸系統內,同樣會讓呼吸系統發炎。

2、致病病毒搭“順風車”入體內致癌


除了自己“幹壞事”,細顆粒物還像一輛輛可以自由進入呼吸系統的小車,其他致病的物質如細菌、病毒,搭着“順風車”,來到呼吸系統的深處,造成感染。

不要以為只要遠離大魚大肉的不良飲食習慣,就能躲開心血管疾病,細顆粒物也有很多“辦法”誘發心血管疾病。比如,細顆粒物可以直接進入血液,誘發血栓的形成。另一個間接的方式是,細顆粒物刺激呼吸道產生炎症後,呼吸道釋放細胞因子引起血管損傷,最終導致血栓的形成。

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城市大氣顆粒物中的多環芳烴與居民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多環芳烴進入人體的過程中,細顆粒物扮演了“順風車”的角色,大氣中的大多數多環芳烴吸附在顆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徑在5毫米以下的顆粒物上,大顆粒物上的多環芳烴很少。也就是說,空氣中細顆粒物越多,我們接觸致癌物----多環芳烴的機會就越多。

3、影響胎兒發育造成缺陷


還有一些發現,讓人更加擔憂。近年的一些報告顯示,人類的生殖能力正在明顯下降,環境污染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來自波希米亞北部的一項調查,對接觸高濃度PM2.5的孕婦進行了研究,發現高濃度的細顆粒物污染可能會影響胚胎的發育。

更多的研究發現,大氣顆粒物質的濃度與圍產兒、新生兒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體重、宮內發育遲緩(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關性。

4、PM2.5顆粒物可通過氣血交換進入血管

從公開的科研資料看,對PM2.5的研究很多聚焦於肺臟。

研究者們從肺臟的毒理學研究入手:以PM2.5對4組大鼠每天進行1次染毒,連續進行3天。對這些大鼠的肺灌洗液並對肺組織病理切片分析後發現,PM2.5能夠引起肺部血管通透性的改變、肺細胞損傷和加重氧化應激損傷,在高劑量染毒組,大鼠肺部炎性細胞滲出,肺間隔水腫。

“種種證據表明,目前這些小顆粒物對細胞損傷已是公論。”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復盛介紹說,當這些小東西進入人體後,通常直接到達支氣管和肺泡,甚至可以進入血液,其吸附的重金屬氧化物或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危害很大。

在研究者看來,內皮層不僅僅是血液和組織的屏障,其損傷及功能紊亂還與多種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腎功能衰竭等。

──轉自「看中國」
延伸閱讀
室內這6類植物 霧霾天助排毒
2015年12月25日 | 8年前
北京空汙嚴重 霧霾面積達13個台灣
2015年12月21日 | 8年前
陰霾再襲 北京二度發布紅色預警
2015年12月18日 | 8年前
上海試收陰霾費 排汙每公斤20元
2015年12月17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