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國王親頒諾獎 屠呦呦盛裝出席領獎
瑞典國王頒獎
16點30分,古樸典雅的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內,來自瑞典王室、政府部門以及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的1500多名賓客盛裝出席了頒獎典禮。
儀式主持人、諾貝爾基金會主席卡爾‧哈瑞克‧哈丁在致辭中向各獎項得主表示了祝賀。
哈丁介紹說,諾貝爾基金會以一種獨立的方式進行評獎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共為900多名獲獎者頒發了科學、文學以及和平方面的獎項。如今,諾貝爾基金會正致力於激發年輕人對科學的興趣。他透露,正在籌建的諾貝爾中心已經取得了有效進展,其開幕之後將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並為青年人提供與傑出的科學家,特別是諾獎獲得者進行交流的機會,
隨後,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分別向出席儀式的除和平獎之外的10位諾獎獲得者頒發了證書和獎章。
屠呦呦出席頒獎儀式受優待
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84歲的女藥學家屠呦呦身著一身紫色套裝出席了頒獎儀式。
屠呦呦憑藉中醫古籍,研發出抗瘧疾藥青蒿素及雙氫青蒿素,與美國科學家坎貝爾(William C. Campbell)及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共同分享本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屠呦呦也成為史上首位奪得醫學諾獎殊榮的中國科學家。而坎貝爾及大村智則是因發現新藥,對抗由寄生迴蟲引起的傳染病而奪獎。
屠呦呦是12月4日到達瑞典的,12月7日,她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發表題為「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禮物」的演講。她在演講中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但是由於身體狀況,她沒有出席12月9日的音樂會。
屠呦呦已84歲高齡,應她本人請求,諾貝爾獎委員會「精簡」了她的部分行程,考慮到屠呦呦的年紀和身體狀況,在頒獎儀式現場,也有工作人員給予特別關照,其他得獎者也予以照應。
領獎後屠呦呦在返回座位時,步履稍有不穩,坐在其左旁邊的文學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女士伸出手,扶著屠呦呦慢慢地坐下。
頒獎典禮結束後,屠呦呦在家人的陪伴下出席了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舉行的諾貝爾晚宴。 不過屠呦呦和家人另坐一席,沒有與瑞典國王伉儷及其他得獎者坐在主家席。
「三無學者」屠呦呦40年研究獲認可
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的屠呦呦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及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近日中國媒體公開屠呦呦身世,其父母兩家族均為寧波史上的名門望族。
2011年她獲得有諾貝爾指標之稱的拉斯克獎(Lasker Award),也是首位獲此獎項的中國人。
但屠呦呦在大陸是「三無學者」,即無博士學位、無海外留學背景,無兩院院士頭銜。
據悉,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屠呦呦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在國內40年未獲認可。
獲獎者10人名單
除了前述3人之外,出席頒獎儀式的還有:
物理學2人:日本科學家梢田隆章、加拿大科學家麥克唐納(Arthur B. McDonald)。他們通過震盪實驗,發現微中子(neutrino)特性的變化,從而證明微中子有質量。
化學獎3人:美國科學家莫德里奇、土耳其裔美國生物學家桑賈爾、瑞典科學家林達爾。
他們分別解構DNA修復機制,解開細胞修復DNA之謎,有助開發癌症療法。
文學獎1人:白俄羅斯女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
經濟學獎:蘇格蘭出生的經濟學家迪頓(Angus Deaton)獲得,他致力研究消費行為、財富分配和福利政策。
鑒於早前發生了巴黎恐襲,瑞典也針對諾獎頒獎禮加強了保安。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殊榮,由突尼斯和平組織「突尼西亞全國對話四方」(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膺此,當日同時在挪威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