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瑞典演講: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
「青蒿素是中醫給世界的禮物」
12月7日,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題為《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演講中表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藏中發掘出來的」。
她說:「大自然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資源,醫藥學研究者可以從中開發新藥。中醫藥從神農嚐百草開始,在幾千年的發掘中,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對自然資源的藥用價值已有所整理歸納。通過繼承發揚、發掘提高,醫藥學研究者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造福人類。」
屠呦呦演講中提到,在歷經數十年的失敗之後,在面臨研究困境時,因為重新溫習中醫古籍,進一步思考東晉(公元3-4世紀)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務盡服之」的截瘧記載,而得到關鍵性的啟發,即「這使我聯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溫,」從而讓青蒿素的提煉得到了突破性的發展。
屠呦呦最後引用了唐詩《登鸛雀樓》中的名句,來勉勵自己與他人「更上一層樓」,以發現蘊涵於中醫藥中的寶藏。屠呦呦指「瘧疾對於世界公共衛生依然是個嚴重挑戰」,並呼籲各界更加關注抗擊瘧疾的問題。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及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2011年她獲得有諾貝爾指標之稱的拉斯克獎(Lasker Award),也是首位獲此獎項的中國人。
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經歷了190多次的失敗後,從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得到靈感,在實驗室中終於從青蒿葉子中成功提取青蒿素,獲得對鼠瘧、猴瘧瘧原蟲100%的抑制率。由此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
中醫理論歷史悠久 博大精深
對於屠呦呦演講中對中醫藥的肯定,台灣著名中醫師胡乃文表示:「青蒿拿來治療瘧疾,是在古時候大概一千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由此可見,在中國醫藥或者說從中國本土的這些古時候的藥方里頭去尋找中醫的智慧,或許可以引領現在西醫的發展。但可惜現在的人,一般都不太注重中國古時候的醫學智慧了。」
中醫理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國的國粹之一。與西醫理論相比較,很多人覺得中醫比較高深,不好理解,而西醫理論則較為簡單、易懂。
胡乃文認為,中醫的內涵是遠遠超越於「治病」,它直接研究人體宇宙之奧秘。用外在的藥物或手法叫做「治」病,而自己通過鍛練達到健康則叫做「祛」病,古時候人們對「醫生」和「藥物」的理解都和現代人的理解有天壤之別。醫生應當是修鍊有術之士,道德之士,知命理而能濟世救人。
台灣心理教育學博士陳彥玲指出,大家已經發現現在的科學界也好,技術界也好,事實上都不斷地追溯過去,在中華五千年文明裡面去找答案。
對於有些人武斷地認為某些中醫藥方療效不佳,而認定中醫的過時或不夠科學,陳彥玲指出:「中藥的製程,有著細緻嚴格的標準,有時會發現為什麼以前的藥方有效,現在同樣的藥方不見得有效呢?原因之一是如果製藥的人耐心不夠,偷工減次,那麼藥性自然大打折扣。例如九蒸九曬的工法,他就會偷一二次懶,那他中間的毒性就去得不夠乾淨,真正的藥效無法完全提煉出來。另一方面,因為人類整體的道德下滑,講究利益掛帥,導致環境嚴重的污染,沒有了乾淨的空氣、水源與土壤,以及純善的人心,何來如昔的高效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