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活動 降低血糖值
控制血糖值,「運動」是很重要的方法。以下就分為「急性效果」與「慢性效果」兩方面來說明。
急性、慢性效果
急性效果是由於肌肉內的血糖消耗增加引起。因運動而導致血液循環加快,這時胰島素會滲入全身的肌肉,使得肌肉中的能量消耗增加,因而降低了血中的血糖值。如果希望獲得這種急性效果,以餐後來一些15分鐘程度的散步就行了。
慢性的運動,會在胰島素的功效較差狀態(例如產生胰島素的抗藥性)下,可以獲致緩慢改善的功能。
想要得到慢性效果的運動有二,那就是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兩種。有氧運動是像競走之類,可以促進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50歲以上的人,可以做最大脈搏數每分鐘100次程度的運動,每週一到數次,每次以20~30分鐘程度為宜。
無氧運動的得失
無氧運動,諸如:舉亞鈴、舉重、短跑等對肌肉施以相當重量的運動。做這些運動,可以提升肌肉量,改善胰島素的抗藥性。
活動身體的好處
輕鬆的日常小活動,雖然不會立刻見效,但對減肥確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會提升所謂「非運動性身體的能量消耗」(NEAT,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NEAT是指清掃,上下樓梯、庭院工作等日常生活的耗費能量;光是站著,就會消耗NEAT;比例上,肥胖的人,總是比別人坐著不動的時間,還來得多。因此,肥胖的人如能多從事這些日常活動,則消耗的能量比瘦子更多。
據日本東邦大學醫學內科學講座,糖尿病、代謝、內分泌科學教授弘世貴久《血糖值Ⅲ》研究報告,與其坐著不動,如能每1小時抽出2分鐘時間,僅僅換成步行等較輕鬆的動作,死亡的危險就會降低33%。總之在日常生活當中,當留意,盡可能身體躬行,多從事一些小活動,能站就不要坐,必定有益處。
不管有氧運動也好,無氧運動也好,這種有意識的運動,對改善血糖值,至關重要。只是銀髮族有可能因過度的運動而疲勞,必須適可而止。
為了改善血糖值,應先考慮到自己的肌力,或關節的疼痛,設法增加日常的活動,盡可能避免運動過度而太疲勞或留下疼痛,體能許可,可以自行加上適度地散步或舉亞鈴等運動。如果能利用計步機,測量自己的運動量,那麼就會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