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交友重義勝於生命(下)

  (圖/志清)
(圖/志清)

文/記者周慧心

古人云:「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士為知己者死」、「知遇之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古人非常重視朋友的交往,人生能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感情深厚的管鮑之交

管仲是春秋時齊國的名相,輔佐齊桓公,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的霸主。鮑叔牙又稱鮑叔,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他們兩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管仲侍奉齊襄公的兒子公子糾,鮑叔牙則侍奉公子糾的弟弟小白。兩個兒子爭奪王位時,公子小白躲過管仲的刺殺,成功當了國君,即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立刻請來鮑叔牙,讓他做宰相。但是鮑叔牙卻向齊桓公推薦還囚在牢中的管仲。齊桓公接受了鮑叔牙的建議,請管仲來做宰相。後來管仲在齊國執政,使齊桓公稱霸。

管仲後來回憶道:「我貧窮時,與鮑叔一起做生意,分財利時,總是多拿,鮑叔從不以為我貪,他知道我是因為貧窮的緣故。我曾經替鮑叔謀劃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頓不堪,陷於窘境,鮑叔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時運有時順,有時不順。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都被國君驅逐,鮑叔不認為我不好,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機。我曾經三次打仗三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小,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需要贍養。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之殉難,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不認為我無恥,知道我不因小節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臨終前,齊桓公問管仲,鮑叔牙可以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說不行,認為鮑叔牙善惡分明,不能包容壞的一面。如果把政權交給他,既害了你齊桓公,又害了他自己。鮑叔牙知道這件事後,不但沒有因為管仲不推薦自己接替相位而不滿,反而高興,只有管仲最了解他。

「管鮑之交」這個成語就是用來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廉范報答鄧融知遇之恩

廉范,字叔度,北魏永平年間,隴西太守鄧融曾召任他做功曹。不久,鄧融被檢舉,牽涉到一個案件中去。廉范知道這件事複雜,難以解決,打算用變通的方法來幫助鄧融。他假託有病,請求離職。鄧融不了解他的用意,恨廉范忘恩負義,在自己正困難的時候離開。

廉范到了洛陽,改名換姓,請求代理廷尉、獄卒的工作。沒多久,鄧融果然被捕押在洛陽監獄。這時,廉范得以守衛、侍候在他身邊,盡心的照顧護理他。鄧融奇怪他的相貌很像廉范,但絕沒有想到他會是廉范。於是對他說:「你怎麼這樣像我過去的功曹?」廉范斥責他說:「您因為關押在這裡,神志錯亂了吧?」

後來,鄧融被保釋出獄,貧病交加,廉范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照顧他。鄧融去世後,廉范送葬到南陽,後事辦完方纔離去,最終也不說自己的姓名。

一次知遇之恩,使廉范終身不忘,而且屈己相助,士人的感恩圖報,真是無以倫比。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流芳千古,當時,劉備、關羽、張飛在結拜時表達的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承諾,這句話在後世廣爲流傳,可謂婦孺皆知。這就是生死之交,可以拋棄時間、金錢、健康、甚至生命,真心真意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全文完)◇

延伸閱讀
古人交友重義勝於生命(上)
2015年11月17日 | 9年前
【學生天地】我的莫逆之交
2015年10月29日 | 9年前
良相管仲的輔君術
2015年06月04日 | 9年前
知己
2012年03月19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