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淪落 「新工人」有家難歸(上)
近2年,隨著製造業企業大批倒閉,公共工程與建築業陷入蕭條,中國3億農民工的出路再度成為話題。3億多失業者,是美國人口的總數。失業者達到這個數量,占社會總勞動年齡人口的32%,無論是數量還是比率,任何社會都不容小覷。
他們為什麼有家難歸?
今年7月,澎湃新聞發表了一篇〈中國3億新工人現狀: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文中的「新工人」,是基於「政治正確」的考慮,對農民工使用的新稱呼。文章列舉了一組數據:2014年全國打工者共計2.74億人,其中8,400萬人從事製造業,6,000萬人從事建築業,2,000萬人從事家政服務。中國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流動兒童達3,600萬。
文章發表之時,中國正面臨更大的失業潮,貴州畢節剛出現一家4位留守兒童喝農藥集體自殺事件,總理李克強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以便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這次五中全會提及要普及高中教育,含有讓農村青年在學校繼續接受教育、推遲進入社會的意思。
問題是:這些進城的農民失業之後,固然因為「城市居,大不易」而無法在城市裡生存下去,但真要回到鄉土,也會發現自己有家難歸。其間原因有多重,澎湃文章敘述時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對中國農村基層社會有所了解的人,均明白那幾句話勾勒了中國鄉縣社會生態。
農業生態系統在崩潰
文章提到「農業生態系統在瓦解」,「瓦解」其實是「崩潰」的好聽說法。所謂農業生態系統主要由水、土、氣候(空氣、雨水等)構成,中國農業這三大基本要素都面臨嚴重破壞。2014年4月,中國政府發布〈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指出調查範圍達6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國土面積的2/3),約有5千萬畝耕地因受到鎘、鎳和砷等重金屬汙染而無法耕種。這些土地主要集中在中國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
中國水資源被概括為「兩大痛點」:水資源短缺和水汙染。〈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是政府的保守測算,但也讓人沮喪:近2/3地下水和1/3地面水人類不宜直接接觸。水汙染對工農業、市政工業和人體健康等方面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達2,400億元。空氣汙染有陰霾為證,各地經常會下黑雨、紅雨等含有各種嚴重汙染物的雨水。
汙染物會通過農業用水傳至農產品。加上農藥的過度使用,中國有機物農藥的超標大概20%(2014年中國農業部總經濟師錢克明透露的數據)。這就注定中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毫無競爭力。由於汙染、生產成本上升等各種原因,中國糧食質量差,但價格卻比國際市場高出20-30%。如果不是政府補貼並限制農產品進口,中國農業早就垮掉了。為什麼要限制更便宜的外國農產品進口?中農辦主任陳錫文說得很清楚,除保證供給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關係之外,「更要考慮還在農村居住生產生活的6億多農民」。
更重要的是,近10幾年以來,工資收入成為農民總收入的主要部分。僅僅依靠種田,就算政府補貼維持高於國際市場價的收購價格,由於人均耕地太少,種地收入仍然非常微薄,遠低於打工收入,無法維持農民家庭生活。也就是說,農民工即便想回歸,其家鄉已經失去支撐其回歸的物質條件。(待續)◇
——轉自「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