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握防災新技術 提早6小時預測雨量

國研院颱洪中心副研究員蔡直謙表示,雷達資料同化技術大大提升豪雨預報系統,並可提早6小時示警。(記者徐翠玲/攝影)
國研院颱洪中心副研究員蔡直謙表示,雷達資料同化技術大大提升豪雨預報系統,並可提早6小時示警。(記者徐翠玲/攝影)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

梅姬颱風2010年挾帶豪大雨,造成遊覽車在蘇花公路上被土石流擊中墜海,26人不幸罹難。國家實驗研究院應用雷達資料同化技術,建立強降雨預測系統,6小時內降雨預報準確度提高到20~47%。國研院颱洪中心助理研究員蔡直謙20日表示,豪雨預警可讓防災單位提早6小時做準備,減少意外及傷亡損失。國研院目前與公路總局合作,盼未來能成立強降雨致山區道路災害評估平台,監測全台路段。

雷達是觀測豪大雨最主要工具,但預測下雨地點主要靠超級電腦數值預報模式,把雷達資料放到大氣數值模式中,改進短時間降雨預報,放進去的技術叫雷達資料同化。蔡直謙說,這項技術從美國引進,針對台灣獨有地理及氣候特性調校、建置,已完成初步測試。

以梅姬颱風個案為例,使用雷達資料同化技術,早上7時就推估出中午12時到下午1時雨量已超過封路行動值(1小時80毫米),當下就可發布警報。蘇花公路行車時間是3~5小時,6小時之前就預警,公路中車輛就可及早淨空。蔡直謙指出,目前公路總局是依照觀測雨量站所看到的雨量值決定要不要封路,而提早3小時預測雨量則是大氣界最困難挑戰之一。

研究團隊首創一套快速更新雷達資料同化系統,每個小時都可推估未來6小時逐時雨量,這系統針對6颱風事件、蘇花公路、高屏溪流域做長期統計。蘇花公路長期統計平均預兆得分(評估雨量預報能力指標)進步20%,高屏溪流域預兆得分進步47%。

「雨量預報台灣做得最好」,颱洪中心主任李清勝表示,因為台灣主要災害是降雨。颱洪中心跟氣象局密切合作,所有資料都從氣象局來,所得到結果都傳到氣象局。雷達資料同化系統剛剛建好,會跟氣象局討論資料傳輸問題。至於實際應用在預報作業上,所有數據都傳到氣象局,要不要用得看氣象局,雖達到初步成果還有進步空間。明年颱風應可使用雷達資料同化技術,未來目標是達到每小時提供一次資料,並且更進一步運用到土石流、淹水及崩塌預報。◇

延伸閱讀
西南氣流發威 18縣市豪大雨特報
2015年08月30日 | 8年前
國研院開發設備 篩選晶圓創商機
2015年08月04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