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埋沒40年 中國「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10月5日,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康貝爾(William C. Campbell)、日本科學家大村智、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獎。諾貝爾獎頌辭強調,屠呦呦等3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最嚴重的部分寄生蟲病治療上,開發出革命性療法。屠呦呦參與研發的青蒿素,對瘧疾治療具有顯效。諷刺的是,現年84歲的屠呦呦在中國被稱為「三無學者」,既無博士學位、也無海外留學背景,更無中國兩院院士頭銜。據悉,前些年屠呦呦曾數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
屠呦呦於1930年12月30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及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2011年獲得有諾貝爾指標之稱的「美國諾貝爾獎」拉斯克獎(Lasker Award),是首位得此獎和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
屠呦呦1971年10月4日,經歷了190多次的失敗後,從晉代葛洪的《肘後方》得到靈感,在實驗室中終於從青蒿葉子中成功提取青蒿素,獲得對鼠、猿瘧原蟲100%的抑制率。
在屠呦呦的論文中,曾表示夢想是用古老的中醫藥,促進人類健康,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享受到它的好處,「青蒿素是古老中藥的真正饋贈。」
幾十年來,這種被稱為「東方神藥」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無數人的生命。目前,一種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方案,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
研究成果40年在國內未獲認可
但屠呦呦的成就40多年後才得到中國國內外的普遍承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前院長饒毅曾經直言,儘管青蒿素到底是誰先發現的可能有爭議,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這一步,「至今都公認是確認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關鍵。」饒毅說,屠呦呦在國內名氣不大,最後獲得國際同行的認可,真是牆裡開花牆外香。
而屠呦呦的老朋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連達也表示,屠呦呦發現青蒿素已經44年了,「這麼長時間得不到公認,我想,對任何一個科學家來說,都會覺得不公平」。
李連達曾描述屠呦呦的率真直言:「她比較直率,講真話,不會拍馬。比如在會議上、或個別談話也好,她同意的意見,馬上肯定;不同的話,就直言相見,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
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但卻落選中國科學院士的,在中國並非單獨個案,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統所研究員李愛珍等人都是例子。
中國官媒曾承認,這些人並非因為學術等級不高、科學貢獻不大而落選院士,而是只懂默默工作,不善交際應酬。
中國財新網質疑中共科技體制
10月5日,中國財新網報導稱,屠呦呦獲諾獎對中國科學的衝擊,是今天的人們不能不反思的問題。文章質問:屠呦呦做出舉世公認的成就,為什麼沒有得到任何中國國內的重要認可,沒有大獎、沒有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榮譽稱號?屠呦呦在1970年代做出重要成就,條件很差、經費有限,今天中國的經費大增,用於支持什麼工作,什麼人?
文章還質疑,現在的體制,在浪費錢,還是能夠出現更多的重要工作?中國的文化,是在壓制人,還是能夠支持更多的屠呦呦、張亭棟?我們應該麻木不仁,繼續浪費,還是深刻的反思、實際的改革?中國科技界由無德、無才、無能主導的現象,是否應該得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