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恩勒特:上帝粒子非最終粒子

【記者方菲、張華/瑞典報導】

諾貝爾獎頒獎儀式10日下午在斯德哥爾摩著名的市政廳舉行,本報記者採訪了本屆物理學獎得主恩勒特(François Englert)教授。他被譽為「上帝粒子」之父,不過,他說那可能不是最終粒子。

什麼是物質、空間和時間?什麼是自然的基本力量?我們的宇宙從何而來?這將如何演變?我們如何解釋粒子從簡單成分到複雜的系統?這些都是很久以來人們的探索。

1964年,恩勒特與同事布繞特(Robert Brout)在比利時提出一個全新的理論,後來被稱為玻色子(BEH,Brout-Englert-Higgs),又被稱為「上帝粒子」。實際上是一個用來解釋物質的所有基本成分質量起源的新機制,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核心部分。

這項發現直到50年後,也就是2012年才被設在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大型強子對撞中得到證實。

恩勒特為好友布繞特(2011年過世)不能與他一起分享諾貝爾獎殊榮感到非常遺憾。他說,他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結識了當時的教授與上司布繞特,他們成為好友。布繞特對這個發現的貢獻是很大的關鍵,並且為他下一個研究目標指出一條非常明確的路。下一步可能打開有關暗物質的窗口。因為研究模型雖然解釋了可見物質,但對暗物質還是很神祕的未知數。

他認為,物質在微觀下的粒子狀態,不管在人們身邊還是在宇宙深處應該一樣,為此,可以研究宇宙產生初期的狀態,窺探宇宙大爆炸後的空間和時間。他認為,上帝粒子很可能不是宇宙最終粒子;時間也是物質。◇

延伸閱讀
才華究竟從哪來?大科學家告訴你
2014年11月11日 | 10年前
經濟高峰會 中原贊助
2014年11月03日 | 10年前
諾貝爾頒獎典禮 緬懷曼德拉
2013年12月11日 | 11年前
諾貝爾得獎祕訣 好奇心是動力
2013年12月09日 | 11年前
諾貝爾物理學獎 上帝粒子獲殊榮
2013年10月08日 | 11年前
諾貝爾物理學獎 上帝粒子獲殊榮
2013年10月08日 | 11年前
諾貝爾物理學獎 上帝粒子獲殊榮
2013年10月08日 | 11年前
場外抗議聲中 莫言領諾貝爾文學獎
2012年12月11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