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F:生產力成長停滯 壓抑全球經濟
世界經濟論壇(WEF)30日公布〈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報告提到,全球性的生產力成長不足使經濟擴張承壓,而且經濟一直未回到2007~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高度。此外,WEF警告,開發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大陸面臨的不確定性,可能干擾全球的復甦軌跡。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馬丁(Xavier Sala-i-Martin)在報告中提到:「生產力成長減緩已成為新常態,這是對全球經濟的嚴重威脅,並將深刻影響世界各經濟體應對關鍵挑戰的能力,如失業或收入不平等的問題。對於各國領導人而言,最好的對策則是優先推行改革,重點加大對創新和勞動力市場等領域的投資力度,這將有助於釋放創業人才的力量,讓人力資產充分發揮作用。」
提升競爭力首重培育人才
報告根據政府機構、政策、勞動市場效率、金融市場效率及商業成熟度、創新等指標,排比144個經濟體的相對競爭力。全球前10名的經濟體分別為:瑞士、新加坡、美國、德國、荷蘭、日本、香港、芬蘭、瑞典及英國。
亞洲前10名分別為:新加坡、日本、香港、台灣(全球排名15)、紐西蘭(16)、馬來西亞(18)、澳洲(21)、韓國(26)、中國(28)及泰國(32)。
與2014年的排名相較,前10名的經濟體多數排名不變。瑞士連續7年位居首位,較值得注意的是芬蘭從第四名降至第八名;荷蘭則由於教育及基礎設施強化,上升了3名至第五名;英國則從第九掉到第十名。
報告鼓勵經濟體培養、吸引、利用和支持人才發展,因為這對提升競爭力最有幫助。但在多數經濟體中,「人們獲得高質量教育和培訓的機會很少,同時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明顯不足」。
陸經濟應轉型
該報告強調,「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在面對全球性經濟危機時,表現出超凡的抵禦及恢復能力」,令人憂心的是,新興市場的競爭力在危機之後顯出疲態,它們可能在下一次全球性經濟動盪中陷入更深重、長期的困境。
至於中國大陸,近幾個月來經濟急劇動盪引發市場對其前景的憂慮。儘管6年來大陸的排名幾乎不變,但報告提到,大陸經濟面臨生產成本上升、人口高齡化,以及30年來,大規模資本投資的收益遞減等問題,大陸當局必須透過創新與國內消費,轉型到生產力成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