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跌倒「摔壞了?」 專家:肌力訓練降風險

將兩隻手放在後腦杓的枕骨,順著脖子往下按摩,此動作可以減緩頭痛、暈眩的症狀。(台北市體育局提供)
將兩隻手放在後腦杓的枕骨,順著脖子往下按摩,此動作可以減緩頭痛、暈眩的症狀。(台北市體育局提供)

文/陳語馨 

老年人的膝蓋常會因為關節軟骨經常的磨耗而導致關節疼痛,尤其早上起床時更容易因關節痠痛而發生跌倒情況,且得時常變換姿勢,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但這並不代表銀髮族就不適合運動,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講師黃弘欽表示,「對高齡者來說,膝蓋軟骨其實需要適時鍛鍊,散步不錯、健走很好,若可以慢跑更棒。」

黃弘欽表示,任何年齡以正確方式從事運動都會收到效果,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更應該從事運動,否則只能等待關節日漸的退化。同時,高齡者要提升體能,進行肌力、有氧以及伸展等運動都很重要,專家也建議進行伸展時要以緊繃、不疼痛為原則,過程要維持正常呼吸而不憋氣;從事肌力訓練則以「重量小、次數多」為原則,上下肢肌力運動需交互進行,避免單一部位肌力訓練;而有氧運動則以「有點喘又不會太喘,可以講話不能唱歌。」為原則,而患有心臟血管疾病者應避免高強度的有氧運動。

黃弘欽表示,正確完整的運動程序,應該是從熱身運動開始,在運動前一定要熱身10~15分鐘,接著進行主要的活動,強度應由低至高再至低,最後以5~10分鐘的緩和運動來收尾。尤其高齡者運動需要特別注意氣溫變化與保暖,夏天衣著與鞋襪要通風排汗,冬天運動則要注意防風保暖。

健走、水中運動適合銀髮族與身障者

物理治療師張高華治療師建議,高齡者可以從健走開始,從事健走運動時,要注意抬頭挺胸,以腳跟先接觸地面,然後全腳掌著地,再由腳尖離開地面,以快慢速度交替步行,即可進行間歇性的耐力訓練;此外,水中運動具有可降低關節承重、提高心肌工作效率、增加心肺耐力與增進協調與平衡等多項好處,適合高齡與身障族群從事。

運動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黃弘欽與張高華也都認為,高齡者能透過運動強化心血管功能,與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對身障者來說,運動更是復健訓練重要的一環,能夠增強肌力、耐力、速度、協調性與姿勢的控制能力,甚透過運動自我認同,加強自信心。

張高華表示,「高齡族群需要格外注意防跌!」而肌力訓練能夠減少高齡者跌倒的風險、減緩慢性病(如關節炎、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的惡化與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故高齡者每週至少應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甚至從過去的333改良進階到533,達到一週運動五天、每次30分鐘的運動量。

運動量是可以累積的,黃弘欽老師提醒大家,利用零存整付的概念,一開始先從10分鐘、10分鐘的累積,也能達到運動的量與效果。張高華表示,運動並非要達到痠痛才有運動效果,需注意疼痛是受傷的前兆。當疼痛發生時,就要注意運動量或方式是否需要調整,尤其使用健身中心或公園器材進行運動時,一定要注意正確的使用方式,或詢問專業指導人員。◇

延伸閱讀
老人棉織衣物 標示4成不合格
2015年07月07日 | 9年前
【王健專覽】銀髮社區再造
2015年01月26日 | 9年前
銀髮族「老」是睡不著?
2014年12月27日 | 9年前
輔助起身沙發 助老人站坐
2014年12月10日 | 9年前
因應高齡化 新北打造銀髮住宅
2014年08月04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