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全球老齡生活指數排名樂觀?
在一項由96個國家參與排名的「全球老齡生活指數」中,中國位列第52位。於是,各大網媒的標題中紛紛寫著:「中國老年人生活品質居全球中等水準」、「全球老齡生活指數排行中國位列『中等』」云云,似乎「中等」二字已成為彪炳中國老人生活幸福的最有力的詞彙。
除此之外,在該指數的4個分項評估中,「有利的社會和環境」被評估為「品質最高」,排在第28位,理由是「中國老年人的安全感、公民自由感和對公共交通的滿意率這3個指標均高於亞太地區平均水準」;在「個人能力」方面,中國的排名也較為靠前,理由是「55到64歲的中國人中,有59.6%的人依然處於工作狀態」;而中國老人的健康狀況也「位居中游」,理由是「數據顯示,60歲的中國人預期還有19年的壽命,可以再健康生活16.8年」。
那些深諳現狀的人都了解這裡的每一項結果及其依據都離現實太遙遠。中國目前這個對老人跌倒「扶不扶」都要爭論很久的社會以及汙染遍及的環境真的會讓他們擁有安全感嗎?
對於其他兩項——所謂「個人能力」、「健康狀況」則更加牽強,事實上,對於工作清閒的國家公職人員來說,上班與養老毫無差別;而對於50歲以上、人數已經超過4,600萬的老年農民工來說,不「退休」顯然並不是他們心甘情願的選擇。
「全球老齡生活指數」排名報告對「收入保障」一項的實話實說,才算是真正道出了問題的關鍵。
數據如是顯示,「中國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比較糟糕,僅列第75位」;「接近1/4的老年人生活處於貧困狀態」。要說年輕就是資本,那麼人老了便自然需要一筆可觀的養老金或退休費來維持餘下的生活。對老人來說,自身的貧困將意味著會受到更多的歧視以及不公平對待。
在一個貧富差距極度懸殊、養老保障幾近癱瘓的混亂社會中,沒有錢的老人到底會過成啥樣,相信每個了解現狀的中國人心裡都是有數的。
有農民甚至最低1月僅能收到人民幣2元的養老金;我們只想說,即便是在城裡踏踏實實工作、順順當當退休,如今在難以遏制的通脹面前,也仍要懷揣著無限的惶恐。
然而惶恐之後,更為惶恐的卻是政府頒布的一道解決惶恐的政令,那便是以房養老。這無異於逼著辛苦忙碌了大半輩子的人交出所有的「身家性命」,去換政府的施捨。
如果哪一天政府不高興了,或者房地產泡沫一旦破裂,政府根本難以控制的時候,老人用房子來每個月折現的那點錢也就會立即化為「夢幻泡影」。即便想要理論,或許都不知道該找誰。
如此看來,「中等」二字根本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就好像貧富差距天壤之別時,「平均」二字也只能是毫無意義。然而從中我們卻能看出,那些緊跟著時代脈搏、追捧官方權威的喉舌媒體,在眾目睽睽的現實面前,仍想要拚盡全力、為早已顏面盡失的中共政府找補點什麼。於是,他們說一句「中等」,老百姓也只能是「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