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為什麼變成了「送禮節」?

網民漫畫諷刺大陸教師節變成了送禮節。(網路圖片)
網民漫畫諷刺大陸教師節變成了送禮節。(網路圖片)

⊙風青楊

教師節要不要送禮,給老師送什麼禮好?成為網上最熱門的一個話題。許多家長大方地在網上列起自己的送禮清單,手錶、飾品、手機、化妝品甚至香港遊都在考慮之列。這樣熱火朝天的送禮勢頭,難免讓人擔心:「教師節」真的變成了「送禮節」嗎?

如今,在教師節前後給老師送禮已經成為一個潛規則,從上世紀80年代親手為老師製作禮物,成本幾分錢;到90年代送賀卡,成本幾塊錢;2000年至2007年間教師節,給老師送鮮花,成本幾十塊錢;到近年的購物卡和其他高級禮品,成本幾千至上萬塊錢。

教師節的送禮「行情」逐年水漲船高。反觀歐洲家長的禮物則包括:路邊採摘的野花、一塊糖,還有親手製作的小卡片,反而更接地氣兒。

如今,「禮輕情義重」的一張賀卡似乎不足以表達對教師的尊重,去年,一種可等同於現金使用的教師節禮品卡在網上賣得格外火爆,讓一個充滿敬意的節日變了味。

一些禮品花,高極化妝品禮盒套裝,動輒上千上萬元的購物卡、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都可能是家長送給老師的禮物。

在大部分家長看來,為了讓孩子不吃虧,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一些家長認為如果大家都送,不送的人很「顯眼」,再說禮多人不怪。

甚至有家長表達了「不得不送」的憂慮:不送禮的孩子,那是一定不會被照顧的;三次打招呼都不理他,他一輩子都會有陰影;想懲治哪個孩子很簡單,當眾狠狠地訓他一頓就能讓他自閉。

對老師們來說,也有教師吐槽「不得不收」,否則家長會憂其嫌禮輕而重置大禮。收與不收又都很尷尬,收吧,無疑自損形象,更何況「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不收吧,盛情難卻,甚至可能引起誤解,讓家長以為禮輕了或抱有成見。

家長和老師都似乎有種 「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無奈。這讓送禮從表達心意變成了一種負擔,這無疑也是中國教育的一個悲哀。

校園是進入社會的排練場,倘若家長對老師大行送禮之道,教師借節慶笑納豪禮,難免會對處在人生關鍵期的學生內心產生負面的「投射」,使其人生觀、價值觀發生「跑偏」。因為送禮這事怎麼著也繞不過孩子,瞞不住孩子。

如果8、9歲的孩子因為送禮不當,挨了老師白眼,或者知道了自己之所以在老師那裡受寵,是因為爸媽給老師送了禮,這將對孩子們的價值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他們將會怎樣看待這個世界?

把天真無邪的孩子裹挾到這種「潛規則」中,這未免有些太殘忍了。孩子從小就萌生禮物重於禮節的價值觀。

孩子應該樹立的是尊師重道重在平時,而非教師節時的「突擊表達」,古時程門立雪的典故,源自學子對為師者發自內心的尊重,一言不發卻足以流傳千古。

如果教師節成了「送禮節」,送出一份厚禮,卻失掉一份相互間的尊重,對教師和家長而言,不啻為一場「雙輸」的交易。

教師節「送禮」表面上是個心理問題,本質上卻是個社會問題。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是家長不敢不送的重要原因。

當前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上所好學校,進個好班級,有位好老師。於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家長期望以禮物和金錢來鋪路,給孩子打造優質的學習環境。

也正因為送禮文化盛行,家長們就要面對不送不行、不送吃虧的現象現實。對於那些嘗到送禮文化甜頭的權力掌控者,繼續讓權力尋租、變現。

如果受益於送禮文化的權力不首先做出更高表率,僅靠無職無權的教師單獨冒進,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像。只有法治和重建整個社會的廉政文化,才是根本之策。——轉自作者部落格◇

延伸閱讀
習反腐陸股跌 勞斯萊斯銷售下滑
2015年09月09日 | 8年前
A股救市偽軍背後巨貪劉雲山父子
2015年09月09日 | 8年前
中國貿易拉警報 8月進出口雙降
2015年09月08日 | 8年前
中國政府的「錢袋保衛戰」(下)
2015年09月07日 | 8年前
中共暴力救市 陸股暫時止跌
2015年09月08日 | 8年前
好老師記一輩子 教部邀臉書謝師
2015年09月08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