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之路 談老人失智
最近有一則社會新聞:一名失智老翁走失,家人遍尋不著,報警後動用數十名員警及居民搜尋,均未發現。翌日由家屬參拜神明三太子元帥,經指示失踨者方向後,方在山區尋獲。
這個例子反映出,隨著台灣逐漸步入老人化社會,失智症人口幾可說是已達到流行病的規模,造成社會與家庭極大的負擔。沒照顧過失智老人的,無法體會照顧者的痛苦、焦慮與壓力,促使他們容易成為下一個失智的人。失智症有幾類,其中以阿茲海默症(AD)占最大宗,約有60%至70%。
研究報告指出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而她們常是照顧失智症的人。相對地,男性比較容易得到輕度識覺認知障礙(MCI),它常是失智症的前期。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漸進式的異常,顯示出記憶與認知功能的喪失以及行為的偏差,例如憂鬱、焦躁與冷漠等,甚至不認識自己的至親,增加照顧者的困難與心理的痛苦!
目前核准治療失智症的藥品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無法改善病因。開發中的藥品許多是以消除阿茲海默病人腦中累積的「貝塔(BETA)澱粉樣蛋白」為目標,多件臨床試驗均宣告失敗。因此,這令人沮喪疾病的致病與病程進展的因子需要進一步了解,以找出新的治療標的或預防方法。
在失智症找到好的治療方法之前,預防是最好的策略。首先年長者及照顧者應有規律地從事一些有趣或輕鬆的活動,以減輕壓力,增加幸福感及生活品質。一些能刺激腦力的活動,例如參觀博物館、做手工藝品等,可增進腦細胞彼此間的聯繫,有助於在腦組織因年齡增長而退化時,維持或增進智能。研究指出DHA、特殊台灣綠蜂膠萃取物、蜂王乳、積雪草、人參、藍莓、豆類等天然物可減輕智力的衰退,不妨多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