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時節 養生習俗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天氣漸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為夜晚水氣凝結在上面。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之後,早晚溫差大,要注意保暖。
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需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氣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鴻雁來:鳥從北向南飛,大曰鴻,小曰雁。玄鳥歸: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群鳥養羞: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這說明白露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的時節。
白露時節民間習俗
(一)祭禹王
白露時節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歷時一週。
(二)吃龍眼
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於吃一隻雞那麼補,聽起來感覺太誇張了,但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等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補,有吃了就是補,所以福州人也習慣這一傳統習俗。
(三)喝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得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的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四)釀白露米酒
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該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釀製過程中,取水、選定節氣頗有講究,而且它的釀造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製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按一比三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裡,裝罈待喝。
白露米酒中最有名的當屬「程酒」,在製作「程酒」時,需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製),然後入罈密封,埋入地下,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年的「程酒」呈褐紅色,清香撲鼻,且後勁極強。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酒店裡還有自釀的白露米酒,後來逐漸消失。
(五)吃鴨子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來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白露時節已是真正涼爽季節的開始,在調養身體時不可一味強調海鮮肉類等營養的進補,而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造成機體的損傷。
防止哮喘病
白露到秋分這段期間,是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高發期。需在飲食上特別注意,凡是因過敏引發的支氣管哮喘的病人,平時應少吃或不吃海鮮、生冷炙燴醃菜、辛辣酸鹹甘肥的食物,最常見的有帶魚、螃蟹、蝦、韭菜花、黃花、胡椒等,最好多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調查發現,很多地區,哮喘的發病率是與食鹽的銷售量成正比的,這說明哮喘病人不宜吃得過鹹。在食物的屬性中,不同的飲食有其不同的「性」、「味」、「歸經」、「升降沉浮」及「補瀉」作用。不同的屬性,其作用不同,適應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個人都要隨著節氣的變化而隨時調節飲食結構。
注意腹部保暖
有句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是說白露之後晝夜溫差很大。此時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氣候已轉涼。在這個時候如飲食不當或外感風寒,容易造成急性腹瀉。這種腹瀉常伴有發燒、水瀉、進食減少、體力下降、渾身沒勁以及感冒等症狀,幾天下來,人會瘦弱。
這種腹瀉的發病原因通常是中焦受寒,即脾胃受寒引起的,因此這個時節應避免貪食寒涼食物。人的脾胃功能尚未從夏季的虛冷狀態轉變過來。此時若貪食生冷食物,則會使脾胃受損而發生腹痛、腹瀉。
防止脾胃受寒,除了少食寒涼食物之外,也要注意腹部的保暖。白露季節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穿過於暴露的衣服,露背裝、露臍裝都不適合。特別是老年人,應隨外界氣溫冷暖及時增減衣服,衣服宜選用輕柔、鬆軟、保暖性強的材料。還要注意夜晚保暖,不蓋被子或被子過薄,也會引起腹瀉。
秋氣主燥易傷肺
在白露節氣中要預防秋燥,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現口乾、脣乾、鼻乾、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龜裂等症狀。預防乾燥,可以多食用一些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及清淡、少鹽、易消化的食物。梨是潤肺的首選水果,也可根據自身體質選擇一些滋陰潤肺的中藥,如人參、沙參、百合等。還可時常用清水慢慢滋潤鼻腔,或在夜晚時在屋內放一盆水,這些都對緩解秋燥有良效。
中醫認為,苦的東西是很燥的。《素問.五臟生成篇》中說:「多吃苦,則皮槁而毛拔。」意思是如果過多地食用苦味食物,就會傷害肺臟,引起皮膚枯槁不滋潤,使毫毛脫落,就好像連根拔掉一樣。秋季燥邪正濃,很多慢性病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在秋季應少吃苦味的食物,這樣才能讓脾胃滋潤,肺氣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