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這對繼母與女兒所做的事令人動容
「珠崖二義」的典故
故事的主角,是漢代珠崖令(管理珠崖的地方官)前妻的13歲女兒初和後妻。當時,珠崖令過世,除了留下這對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女,還有一個後妻所生的九歲兒子。他們一行人,帶著珠崖令靈柩要回家鄉。
珠崖盛產大珍珠,珠崖令的後妻,平時常配戴著一個用10顆大珠做成臂飾。然而漢律規定,不得將大珠攜入關內,違令者為死罪。為了扶柩回鄉,珠崖令的後妻逐將臂飾丟棄,以免徒生事端。沒想到,她的小兒子竟偷偷把臂飾又放入媽媽的梳妝盒裡。
大夥歷經跋涉,好不容易準備入關,但就在這時,關口的檢查士吏,竟從珠崖令後妻的梳妝盒裡,搜出了不該帶入關內的大珠。
眾人無不大驚失色,因為這攜珠入關的罪可是死罪。正當士吏問及此事是何人所為,準備問責之際。珠崖令前妻所生的女兒初竟搶先上前答道:「這事是我該負責。」士吏問道:「事情經過是怎麼回事?」初回答說:「我看到夫人丟棄臂飾,心裏覺得可惜,便把臂飾放入夫人的梳妝盒裡,夫人並不知情。」原來初擔心此事果真為繼母所為,繼母恐有性命之憂,所以乾脆挺身頂罪。
繼母見狀趕緊上前詢問女兒,初回答繼母說:「夫人您已經丟棄的臂飾,我又把它放回梳妝盒中,是我該受到責罰。」繼母不疑有他,但又覺得女兒可憐。於是便告訴士吏:「您且慢定罪,這大珠是我繫在手臂上的,丈夫不幸過世後,我便把大珠拿下放在梳妝盒中。後來忙於喪事,就忘記把大珠取出,是我該受到責罰。」
看到繼母這麼說,初又告訴士吏:「大珠確實是我取的。」繼母見狀已淚流滿面,又說:「這都是女兒在袒護我,其實真的是我取的。」初仍不相讓,又說:「夫人可憐初已是孤兒,想要勉強讓初活下去,其實夫人真的完全不知情。」講到這裡,母女二人已忍不住抱頭痛哭,目睹此事的眾人也不禁為這母女二人感到鼻酸流淚。
按理說,攜珠入關必有一人須定罪。關吏執筆準備寫下罪狀,但看到母女二人如此大義相讓,令人動容。關吏雖已提起筆,卻久久無法下筆,負責決斷此事的關侯也流下眼淚,沈吟許久仍無法做出決斷。
後來關侯說道:「這母女二人如此有義,我又如何忍心將其定罪?母女都不忍對方受苦,彼此相讓,我又如何能知道誰是誰非?」說罷關侯索性將大珠丟向地上,任其碎裂,並讓母女二人離開。一直等到他們離開之後,大夥才發現,原來把大珠放進梳妝盒的,不是母親也不是女兒,而是繼母的小兒子。
珠崖令的後妻與女兒,也因為他們大義相讓的故事和精神,被後人口耳相傳,史稱二人為「珠崖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