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賞析】古典油畫大師布格羅的兩幅聖母子像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的《百合聖母像》(La Vierge aux Lys ),1899年作。(Courtesy of Art Renewal Center)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的《百合聖母像》(La Vierge aux Lys ),1899年作。(Courtesy of Art Renewal Center)

文/卡拉‧萊桑德拉‧羅絲(Kara Lysandra Ross) 編譯/舒原

編按:法國古典寫實繪畫大師威廉‧阿道夫‧布格羅是19世紀最受歡迎、最為成功的畫家之一,與安格爾(Ingres)、萊頓(Leighton)和熱羅姆(Gérôme)齊名。在他的一生中,他的畫作在歐洲和美國售價都是最高的。

布格羅曾多次受美國名人委託作畫,這也是為什麼他的很多畫作保存於美國的原因。低成本印刷術和凹版印刷工藝的出現,則讓貧富不同的各國人士都有機會收藏他美麗畫作的樣本,他的聲名因而更加卓著。

布格羅的藝術遺產是宏富的,但事實上,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他都被忽視、貶損,甚至和「學院派」一同成為保守甜美的代稱。只是在近幾十年,不少畫家開始研究正統古典繪畫,布格羅作品才再次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最佳典範。

在美國,收藏家、富豪等古典寫實繪畫的支持者建立了「藝術復興中心」(Art Renewal Center)網站,大力推廣布格羅的作品。同時,他的繪畫已重新受到藝術市場的肯定,在蘇富比、佳士得拍賣中屢屢拍出幾百萬美元的高價。

本文作者卡拉‧萊桑德拉‧羅絲(Kara Lysandra Ross)是「藝術復興中心」的營運長,也是一位19世紀歐洲繪畫史專家。在本文中,她通過對比布格羅的兩幅聖母像,展現了畫家處理人體姿態和表情的豐富多變,以及表現美感、真實感與微妙主題的深厚功力。

《百合聖母像》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的《百合聖母像》(La Vierge aux Lys ),1899年作。(Courtesy of Art Renewal Center)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的《百合聖母像》(La Vierge aux Lys ),1899年作。(Courtesy of Art Renewal Center)

儘管布格羅在藝術生涯中曾多次描繪聖母子,但其中有兩個版本的畫像形成一種有趣的對比,兩幅畫在很多方面很相似,但在象徵意義上的區別又很有意思。第一幅是繪於1899年的《百合聖母像》,第二幅畫則是1903年的《玫瑰聖母像》,兩者都是4:3的畫幅,都只描繪了聖母與聖嬰,沒有其他人物形象。

第一幅《百合聖母像》中的聖母瑪利亞身著黑衣,眼簾低垂,她以謙恭內斂的神情看向下方,把嬰兒耶穌緊緊抱在胸前。從母親的身上,可以看到一抹悲傷,黑色的披肩則強調了這一點。聖嬰的雙手對著觀者的方向伸出,他直視著觀眾,象徵著他將自己奉獻給了人類。在畫布的下方,左右兩側各有一枝百合花,將人物形象襯托了出來。

白色百合花象徵著母性,這一含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而久遠年代以來,它就與《天使報喜》(Annunciation,又稱《聖母領報》)和《聖母升天》(Assumption)聯繫在一起。前者的場景中,天使長加百列向瑪利亞示現,帶來她即將成為基督母親的消息;在後者中,瑪利亞的遺體升天,只見空空的墓穴中撒滿了白色百合花。

儘管在闡釋時有些差異,但百合的莖一般用來象徵瑪利亞內心的宗教信仰,花瓣象徵她的貞潔,花的香味代表了她的神性,而葉子則象徵了她的謙卑。

《玫瑰聖母像》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的《玫瑰聖母像》(La Madone aux Roses),1903年作。(Courtesy of Art Renewal Center)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的《玫瑰聖母像》(La Madone aux Roses),1903年作。(Courtesy of Art Renewal Center)

與之相對比,在《玫瑰聖母像》中,聖母身著白色披肩,雙眼望向上界,看上去堅忍而盡責。雖然聖母仍然將嬰兒耶穌抱在胸前,但姿勢更加平和:她的雙手舒適地交叉在一起。在這充滿母性的溫馨一刻,她和孩子看上去都很放鬆。

此幅畫中的聖嬰耶穌,比1899年版中看起來年紀大一點,但仍然體現為幼年基督的樣貌。玫瑰的象徵意義也有很深的基督教淵源:玫瑰代表著犧牲,百合花則象徵貞潔。雖然在整個中世紀,玫瑰與聖女們的聯繫都變得更加密切,但它後來逐漸變成僅僅象徵瑪利亞和耶穌之間的連結,因為玫瑰被稱作花中皇后,而瑪利亞則被視為天地間的女王。

儘管布格羅以描繪農村少女和神話場景著稱,他也成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宗教畫家之一。作為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布格羅像其他許多宗教畫家一樣,將他的畫作視為向神及其最心愛的創造——人類致敬的一種形式。

他最有名的宗教作品還包括《聖母憐子圖》(The Pietà ,1876年)、《基督受鞭刑》(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1880年)、《天使之歌》(Song of Angels,1881年)、《墓前的女聖徒》(The Female Saints at the Tomb,1890年),《仁慈》(The Compassion,1897年)、《純真》(Innocence ,1893年)和《聖母與聖子》(Regina Angelorum,1900年)等。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聖母與天使》(Regina Angelorum),1900年。(Art Renewal Center提供)威廉‧阿道夫‧布格羅,《聖母與天使》(Regina Angelorum),1900年。(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天使之歌》(Song of Angels),1881年。(Art Renewal Center提供)威廉‧阿道夫‧布格羅,《天使之歌》(Song of Angels),1881年。(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墓前的女聖徒》(The Female Saints at the Tomb),1890年。(Art Renewal Center提供)威廉‧阿道夫‧布格羅,《墓前的女聖徒》(The Female Saints at the Tomb),1890年。(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畫家簡介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法國學院派畫家,學院派藝術最重要的畫家之一。

布格羅出生於法國,家中經商,但無繼承家業的意願,後來與身為天主教神父的叔父學習古典主義與《聖經》。21歲時就讀法國美術學院,1850年獲得法國國家藝術獎學金羅馬大獎並前往義大利遊學,模仿古代及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作品。在1876年成為法國美術學院的終生會員,並且在1885年獲得了法國榮譽軍團勛章。他一生中,共畫了822幅當下已知的畫。布格羅於1905年8月19日因心臟病死於出生地--法國拉羅歇爾。◇

延伸閱讀
芬芳寶島史詩油畫 港藝中心展出
2015年07月10日 | 9年前
林智信再創巨幅油畫 籲疼惜台灣
2014年10月05日 | 10年前
新唐人油畫大賽 從華人圈走向世界
2014年09月16日 | 10年前
洛可可繪畫:華托到弗拉戈納爾
2014年07月14日 | 10年前
攀登小百岳找出風格 謝雪華開展
2013年12月08日 | 10年前
重整三百年台灣詩 讓文化扎根
2013年12月03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