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三百年台灣詩 讓文化扎根

前三部巨作《區域與城市》、《海洋與山川》、《飲食與物產》歷經3年,3日搶先曝光。(記者黃玉燕/攝影)
前三部巨作《區域與城市》、《海洋與山川》、《飲食與物產》歷經3年,3日搶先曝光。(記者黃玉燕/攝影)

【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

《看見台灣》紀錄片透過空拍,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電影《總舖師》描繪台灣特有的辦桌文化,台灣人追尋古早人與事,蔚為風潮。逢甲大學預計花6年,重新編纂與詮釋台灣300年來大量留存的古典詩集6大冊,最後集結成「台灣詩三百首」,盼讓台灣人都能接觸到台灣豐富的文學寶庫,讓文化真正紮根。

日治時期的台中有「小京都」之稱、墾丁南灣曾是東南亞最具規模的捕鯨場、蝸牛在日治時期早已是台灣人的桌上佳餚。為探尋台灣古早記憶,推廣台灣古典詩,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廖美玉、余美玲2010年向台灣文學館提出計畫,篩選代表 「台灣意象」的古典詩作品,預計花6年,設定五大主題,跨院校完成「台灣詩三百首」。

逢大「臺灣詩三百首」,書籍完成後,希望讓中學程度以上的國民都有機會接觸到臺灣豐富的文學寶庫,讓文化真正紮根。(記者黃玉燕/攝影)
逢大「臺灣詩三百首」,書籍完成後,希望讓中學程度以上的國民都有機會接觸到臺灣豐富的文學寶庫,讓文化真正紮根。(記者黃玉燕/攝影)

逢大校長李秉乾表示,當各縣市都在談文創,拚觀光,塑造地方特色,如何避免停留在吃喝玩樂。三本書透過文學,將土地的歷史、生活與文化緊密連結,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競爭力,在重軟實力的當今,更有意義。

前三部巨作《區域與城市》、《海洋與山川》、《飲食與物產》歷經3年,3日搶先曝光。余美玲教授表示,《全台詩》預計再完成「戰爭與災異」、「歲時與風土」二大主題,盼讓文化真正紮根。◇

延伸閱讀
ITEX發明展 鄧鴻吉獲終身成就獎
2015年05月22日 | 9年前
半導體產業升溫 年產值估增5.5%
2015年05月20日 | 9年前
妙喻人生
2015年05月03日 | 9年前
苦等半年 Nexus 6將在台開賣
2015年05月18日 | 9年前
古人巧妙斷句的有趣故事
2015年05月13日 | 9年前
美國3E賽 台灣國9生摘銅
2015年05月11日 | 9年前
「沉默」使台灣不沈默
2015年05月10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