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中共經濟統戰 學者:產業得自主研發

悠遊卡投控公司董事長林向愷認為,台灣產業要擺脫中共統戰,須走向自主研發,不宜再採取降低成本策略。(記者陳柏州/攝影)
悠遊卡投控公司董事長林向愷認為,台灣產業要擺脫中共統戰,須走向自主研發,不宜再採取降低成本策略。(記者陳柏州/攝影)

文/記者徐翠玲

中共以經促統,亟欲讓台灣成為大陸經濟殖民地,事實上2006年陸委會就曾警告,北京用經濟吸納手段,讓台灣對中國產生高度經濟依賴後,便收網、施壓,遂行各種政治目的。中共野心雖在太陽花學運及九合一選舉受阻,但仍不死心,今年海貿會台北辦事處偷偷掛牌就是例子。悠遊卡投控公司董事長林向愷表示,兩岸交流若沒那麼頻繁,中共以經促統很困難。台灣變成中國經濟殖民地,是政策錯誤造成。

林向愷認為,經濟殖民地是馬政府想要的,過去開放廠商到中國投資,讓台灣經貿高度依賴中國,中國發展進口替代業後,台灣出口馬上衰退。而中國開始有紅色產業鏈或所謂進口替代策略,台灣還是要依賴中國才能生存,因為它不進口台灣產品,台灣經濟就無法成長。

ECFA簽訂後,前年強推服貿,林向愷說,等於是要開放中國資金與技術到台灣。過去台灣把資金、技術轉移到中國,到中國雇用勞工生產。現在服貿中,餐飲業是服務業一大項,餐飲不能靠進口,一定要在地生產、提供,開放服務業等於開放中國資金與人員進來,中共將牢牢控制台灣,往後統戰就不必特別採取什麼手段了。

對於被視作統戰前哨的海貿會台北辦事處,林向愷指出,它跟服貿有關,不管房地產、金融服務業,都需要中共官方在台設點。中共對台灣經濟統戰,一向都是打團隊群體戰,當時頂新為何要入主101?101其實是中國駐台機構、公司最好的集中地點,中共透過101這種象徵性的地標來控制台灣。服貿簽了是中共控制台灣經濟的開始。經濟上我們可選擇依賴或不依賴;控制卻是中共可以任意要求台灣往哪走,台灣沒有主導權。

毒蘋果策略 台灣沒嘗到甜頭

中國向台灣進口農產品,包括水果、虱目魚等,以及陸客大舉來台,似乎替台灣帶來不少利益,實則不然。林向愷指出,中國進口台灣農產品,水果、虱目魚等,因為它們對中國本國農業衝擊比較少,但最終還是為了統戰目的。採購台灣農產品是一回事,卻在中國境內碰到通關問題,原是政治採購,碰到中國海關行政效率,也被打敗。中共想討好台灣農民,因為行政效率導致台灣農產品並未大受歡迎,苦的還是台灣農民。

至於觀光也一樣沒吃到甜頭,林向愷說,陸客數量龐大,雖然利薄還是可以靠衝量賺錢,但也排擠掉國內旅遊需求,像很多人不再去國內著名景點,而國外如日韓旅客也都受到排擠影響,不來台灣。政府只在乎帶來多少產值,卻忽略陸客享受太多觀光資源而排擠到其他遊客。

產業技術自主 走出自己的路

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等是少數不依賴大陸而能成功的企業,林向愷表示,這就是台灣避免過度依賴大陸走出自己路的重點。台灣過去依靠先進國家移植技術,企業不必投入那麼多資源發展自己的技術,但水準越來越接近先進國家時,先進國家怕競爭,不提供良好技術,這時候還是要靠自主研發,一定要想辦法取得自主技術。台積電、大立光今天能屹立不搖,不是靠成本、價格競爭,靠的是跟人家不一樣的優越技術。

林向愷說,幾年前聯電與台積電不相上下,聯電走降低成本策略,現在市值跟台積電已差20倍。聯電一開始到大陸,靠成本就贏人,但台積電在台灣不能靠價格,價格上不會有絕對優勢,一定要靠技術、靠製程良率來跟美國、韓國競爭,巨大的壓力一直逼它往前走。聯電去中國一開始就沒這壓力,慢慢不靠研發衝刺,就落後於人。此外,台積電雖在大陸設廠,研發重點、生產最先進製程還是在台灣。「台積電還是有防範,不然用什麼跟人家競爭?」◇

延伸閱讀
經濟溫和復甦 GDP下修至3.24%
2015年07月08日 | 8年前
中國經濟政策的失誤與股市危機
2015年07月05日 | 9年前
陸再砸10兆做基建救經濟
2015年07月01日 | 9年前
學者:中國經濟成長已結束
2015年07月01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