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智慧

  (圖/志清)
(圖/志清)

文/宋怡慧(丹鳳高中教師)

細細追溯關於阿嬤在世時,阿嬤、母親和我三人歡愉相聚的吉光片羽,雖很難準確地說出三人間血脈相連、心意相通的親暱感受,卻能體會阿嬤對事情隨遇而安的生命圖像,深深地影響了我和母親。

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曾惹父親生氣。父親隨手拿起一條藤條作勢要打我,當父親吆喝聲一起,阿嬤就飛奔過來護著我,生氣地叨念父親幾句:「囝仔乖乖,你是阿慧的親生父親,不是仇人?有事情好好說,難道一定要用打的?」

隨即把我帶到廚房內避風頭,然後嚴肅地叮嚀我:「女孩子家,還是要乖乖惹人疼,不要像男孩子四處跑,晒到全身黑黑的,不好看。你的阿爸心疼,認為女孩子是一朵花,不要你拋頭露面的,你就順阿爸的意,好好讀書,以後才會像春天的花蕊開得又大又美!」

用身教傳承家訓

阿嬤人前護著我,人後認真地與我分享她的想法,在那樣父權為上的時代,阿嬤對我的教導方式,實屬特別。

阿嬤雖說不出:「改變需要勇氣,做事需要體力,待人需要誠意,溝通需要善意。」這樣的話語,但是阿嬤用身教教給母親,母親又傳承給我這個家訓。

阿嬤年輕時,據說對母親管教甚嚴,加上家境清苦,阿嬤極少微笑,是個十分威嚴的女性。但時代跟著改變,阿嬤也會調整自己對孩子教導的方式。例如,她也曾興起要母親小學畢業後,先去找工作學一技之長的念頭,卻在母親國小老師的一席話中,改變自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想法。

為了讓母親繼續升學,自願到台北替人幫傭,多賺些錢貼補家用,讓母親能無後顧之憂地繼續念竹山初中。還有,在母親正值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年齡時,尊重母親不接受媒妁之言的想法,甚至給予母親自由戀愛的權利。即使阿嬤認為女人是油菜籽命,隨風飄落到哪,就該認命到哪,卻願意支持母親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阿嬤疼愛的印記

母親在阿嬤去世後,每每憶起這些瑣事,眼角總有揚起的愛暱笑意,也有思親泛起的傷感淚意。我靜靜地聽著,雖有些感傷,卻能從這些微小事件中拼湊出阿嬤在母親心中的慈愛模樣,也希望能透過自己的筆墨替母親記錄這些關於她和阿嬤兩人之間不為人知,卻感人肺腑的點滴心事。

只要想起阿嬤,都是她疼愛我的印記,或是她對我循循善誘的身影。

那天,母親告訴我:「阿嬤早年失學,到70幾歲才上小學補校,短短的時間就學會寫自己的名字。阿嬤極為珍惜能上學讀書的機會,不只把老師交待的功課準時完成,還寫得一手好字。」

阿嬤告訴母親,寫字像做人,能寫得端正,心也跟著正直,做人也不會偏斜。尤其,阿嬤天天晨起練字,態度認真從未怠慢。後來,篤信佛教的她,也開始手抄心經送給母親及舅舅們,每一帖字都費時許久。

阿嬤的智慧,從習字這件小事就能得知,每一個字都像篆刻出來的恭謹心意,看來都是為子孫祈福祝禱後,生命沉澱的智慧之語。◇

延伸閱讀
【給老公的信】錯過的昨夜
2015年05月24日 | 9年前
同理心對待 化解婆媳問題
2015年03月24日 | 9年前
完美的圓
2015年02月25日 | 9年前
餐桌文化──吃出親情吃出愛(6)
2014年08月13日 | 10年前
餐桌文化──吃出親情吃出愛(5)
2014年08月13日 | 10年前
餐桌文化──吃出親情吃出愛(4)
2014年08月13日 | 10年前
餐桌文化──吃出親情吃出愛(3)
2014年08月13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