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文化──吃出親情吃出愛(2)
在繁忙的生活中,家人同桌用餐享受美好時光,是很幸福的事。但說起來簡單,有時要實行卻不易。
李前總統登輝先生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以自家4個人為例,太太、媳婦、孫女和他,人口很簡單,但4個人的生活不一樣,李登輝先生退休後,在淡水還從事有關台灣政治問題的探討和領袖人才培育,媳婦和孫女做生意很忙,晚上8、9點才打烊回家,為了一起用餐,晚餐只好延後。
李登輝先生年紀大了,習慣黃昏後6、7點吃飯,太晚吃對身體不好。但結束一天的工作,家人同桌用餐對他意義重大,所以太太雖屢勸他先吃,他還是樂於等家人到齊後開飯。
剛開始時,李登輝先生忍到8點以後進餐,覺得辛苦,現在已經習慣。每天趁這個時候話家常,問問孫女生意做得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困難,孫女也會問問阿公,今天忙些什麼?提出一些問題討論,了解阿公現在認同什麼?一頓飯吃下來,無形中做了很好的心靈交流。以前擔任總統的時候,李登輝先生身不由主,無法準時和家人聚餐,退休後,他主張家人應該設法一起吃飯,藉此溝通,互相了解,培養感情,營造幸福氣氛,他希望國人能重現這種餐桌文化,將此項活動推廣到全台灣。
世上多一個幸福家庭,就能增進人間祥和的氣氛。相反的,問題家庭令社會紛擾不安。作為家長,有責任好好教養下一代,成為好的公民,而餐桌是親子之間內心交流的最佳平台。「餐桌文化、幸福對話」是一種精神,家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要互相疼惜,坦白表達內心感受,不要積壓不滿或怒氣,將負面情緒放在心裡,以免破壞家庭和諧氣氛。藉著餐聚時互相對話、傾聽、彼此鼓勵、共同面對人生各種問題,這樣一頓飯吃下來才會覺得溫暖、幸福。
「幸福」最重要的就是永久的肯定,樂於聽取各種聲音。現在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永遠的否定。希望透過餐桌文化的推動,大家來實踐這項文化工程的寶貴內涵,樂於說出內心話,彼此溝通、接納、聆聽、肯定、祝福與分享。
現在台灣的中學生、大學生都很聰明,家庭是立國根基,青年是國家未來希望,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給予好的家庭教育和薰陶,培養無私光明的人格,是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