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怎麼吃才安全?

深海魚(fotolia)
深海魚(fotolia)

文/記者李熙

深海魚含豐富的蛋白質與不飽合脂肪酸,是維持人體健康所必須的營養物質。但是受到現今工業汙染的影響,海水中含有重金屬,當人吃下魚的同時,也將這些無法排出體外的重金屬吃下肚,嚴重者就會引起神經發展遲緩的問題。 

很多人誤以為深海魚無汙染,其實深海魚多為大型魚類,重金屬也比其他金屬重,深海魚就會比較容易被汙染;小型魚類雖然也會受到汙染,但因體型與生命期較短,重金屬殘留量有限,而且根據食物鏈的說法,大魚吃小魚,所以大魚的重金屬含量就會較多。 

深海魚最主要的重金屬汙染問題為汞。美國環保署(EPA)指出魚體內的汞有90~100%為甲基汞,甲基汞是無機汞最常見的型態,毒性也最強,容易蓄積於人體內。大量攝取甲基汞會損害神經系統,特別是發育中的嬰幼兒,腦組織發育易受汞的毒性影響。 

由於深海魚體內的有機汞、戴奧辛是油容性的,因此很容易累積在鯊魚、旗魚的脂肪內。根據台灣海鮮指南中建議,馬頭魚、鯊魚、鮪魚、旗魚等大型魚,每週食用量不能超過一個掌心大,可由四破魚、竹筴魚、沙丁魚、秋刀魚、飛魚、鯖魚、白帶魚、剝皮魚、臭肚魚等體型小的海水魚來取代,每週食用量達10個掌心大,就足以獲得人體所需魚油的養分。 

此外,白鮪魚雖然美味,但其脂肪內含有蛇鯖毒素,腸胃敏感者很可能受刺激而腹瀉,所以要適量食用;鬼頭刀也是常見魚類,但其保存不易,細菌分解時會產生組織胺,有可能引發過敏症狀,因此對於食用前的保存要特別注意。◇

延伸閱讀
魚肉營養美味 但這4種人不宜吃
2015年03月27日 | 9年前
吃深海魚致汞中毒 重創漁民生計
2013年11月05日 | 11年前
吃深海魚中毒?陳保基不過量可吃
2013年11月04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