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處世如棋道 至理名言源流長

〈宋人弈棋圖〉。(網路圖片)
〈宋人弈棋圖〉。(網路圖片)

文/行雲

當局者迷旁觀清
不執得失心慧明
浮世繁華轉眼逝
跳出名利沉夢醒

作為琴、棋、書、畫四大藝術的一部分,圍棋在中國古代半神文化中占有顯著位置。自古以來,在探尋圍棋藝術與人類智慧完美結合的同時,人們從中領悟到許多至理名言,因而出現了一些與圍棋有關的成語,其中有的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與圍棋有關的成語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此成語源起於南朝宋時《宋書.王微傳》中的一封書信,據史書記載,從晉朝到南北朝時期,王氏家族不少成員精通圍棋。後又見於《舊唐書.元行沖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

明.〈商山四皓圖〉。(網路圖片)明.〈商山四皓圖〉。(網路圖片)
當局者之所以迷,乃是其執著於棋秤局部之勝負得失;旁觀者之所以清,則是其不為眼前個人利害所動,而能縱觀全局,考慮整體利益。人之所以迷於世間萬物,而無法超越人類所存在的這個空間,乃是人執著於名利情之得失、並為之造業無數所致。

因此,必先修煉身心、放下執著、斷欲還業,方能返本歸真、曉悟宇宙真理。

成語「舉棋不定」出自春秋時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藕。」說的是下圍棋而舉棋不定,猶豫不決者無法取勝。這也是現存中國歷史上最早關於圍棋的確切記載。

成語「專心致志」出自春秋時期《孟子.離婁下》一書中記載的弈秋教棋故事:弈秋是現存見於記載的第一位圍棋高手,他教兩個學生對弈,一個專心學藝,另一個心不在焉,前者學有所成,後者未能領悟棋藝,原因並非二人智商有何不同,而是學棋的專心程度不同。

成語「棋逢對手」最早見於《晉書.謝安傳》:「安常棋劣於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又見於唐代杜荀鶴〈觀棋〉詩:「有時逢敵手,對局到深更。」
五代.周文矩〈明皇會棋圖〉。(網路圖片)五代.周文矩〈明皇會棋圖〉。(網路圖片)
《唐詩紀事.卷七十七》也記載一個類似的故事,說的是晚唐時期,有位名叫釋尚顏的和尚非常喜歡下圍棋,他的棋友姑蘇詩人陸龜蒙懷才不遇,隱居松江莆裡。

釋尚顏時常想念這位棋友,曾作詩道:「事厄傷心否,棋逢對手無?」之後,趙宋僧人釋普濟所撰《五燈會元.卷十九.台州護國此庵景元禪師》一文中也有「棋逢對手難藏行,詩到重吟始見功」的詩句。

成語「長安棋局」源自於唐代詩人杜甫的詩《秋興八首.之四》中的兩句:「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說的是唐天寶年間,唐明皇專寵楊貴妃,奸臣弄權,終釀成安史之亂。

此時的杜甫生活困苦,既擔憂時局又深知自己無力匡扶國運。於是便在滯留夔州期間,將自己暮年多病的苦況、關心國家命運的深情及對昔日長安生活的懷念,結合眼前蕭瑟的秋景,融鑄於詩作中,寫成這悲壯蒼涼、意境深閎的《秋興八首》。「長安棋局」後作為成語用於形容動盪不定的政局。
蘇漢臣〈長春百子圖〉局部。(網路圖片)蘇漢臣〈長春百子圖〉局部。(網路圖片)
古今不僅有「人生如棋」、「世事如棋」的比喻,還有「治國如弈」之說。宋代文人歐陽修在《新五代史.周臣傳》中曰:「嗚呼,作器者,無良材而有良匠;治國者,無能臣而有能君。

「蓋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國譬之於弈,知其用而置得其處者勝,不知其用而置非其處者敗。敗者臨棋注目,終日而勞心,使善弈者視焉,為之易置其處則勝矣。勝者所用,敗者之棋也;興國所用,亡國之臣也。」

歐陽修將治國用人比喻成弈棋落子,認為只有知人善任方可治國安邦,反之,用人不當則可能導致亂邦亡國。其拳拳憂國之心盡顯於字裡行間。

此外,還有「巢毀卵破」等成語也都與弈棋有關。後漢書.卷七十.孔融傳:「初,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奕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這些成語典故、至理名言從圍棋與弈理中引伸悟得,成為人類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流傳數千年,為浩瀚的中國古老文化增添了不少光彩。

——摘編自正見網

延伸閱讀
能夠辨別盜賊的郤雍
2015年06月02日 | 9年前
記錄眷村笑與淚 寄風冊店開張
2015年06月01日 | 9年前
中華民間舞蹈之「鼓舞」
2015年06月01日 | 9年前
歷史故事:嫉妒招惡果
2015年05月26日 | 9年前
深藏不露吹笛高手 獨孤丈
2015年05月27日 | 9年前
如何遵循古道少病痛?
2015年05月20日 | 9年前
【成語典故】目不見睫
2015年04月07日 | 9年前
漫談中國舞
2015年05月22日 | 9年前
唐太宗治世禮樂備
2015年05月18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