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比利時詮釋侯式美學 推崇唐人小說
對唐朝文化情有獨鍾
以藝術片見長的侯孝賢為什麼選擇了唐代傳奇故事聶隱娘?原來侯孝賢早就對《唐人小說》情有獨鍾,而唐朝也是侯導最喜歡的一個朝代。
侯導:「《唐人小說》是筆記小說,唐代是最豐富的。歷代都有筆記小說,唐朝是最豐富的。那我大學的時候正好看到這個,然後有發現唐是最動人的一個朝代。不管從各方面,裡面的故事完全呈現,各式各樣的故事非常特別,而且女性的位置非常高。唐人小說,裡面故事多得很。」
至於選到聶隱娘,侯導解釋道:「因為唐人小說裡面,女刺客蠻多的。那聶隱娘呢,第一這個名字我就蠻喜歡的。三個耳朵又隱藏(聶),所以我最早設計這個劇本的時候是,她是在樹上,用耳朵聽,眼睛閉的,聽所有的動靜。然後到一個程度感覺對了,唰下來,很快就行動了。本來是這樣,但是我們舒小姐呢,基本上有點懼高。我們在第一次拍的時候,她每天都跳下來就慘叫一聲,後來我就改了,就不用這個了。後來就完全不在樹上了,就在樑上。」
侯式美學如何詮釋武俠題材
侯孝賢的電影完美地詮釋了他的個人喜好和風格,他喜愛使用長鏡頭、空鏡頭與固定鏡位,喜歡讓人物直接在鏡頭中說故事,其敏感和細膩的風格被影評人稱為「侯式美學」。那麼侯式美學如何拍攝武俠題材?
侯導說:「還是一個寫實的基礎吧。就是寫實。雖然她本身已經不寫實了,但是她的家庭啦,場景啦,所有的安排還是以寫實為主。其實你知道我是不拍戲的嘛,我們今天還在聊,沒人這樣子做的,你們(演員)都看了劇本你們自己演吧。自已演演不好,我再來想辦法讓他們演更好,或者是暫時就不拍了,改天再來拍。有些拍好幾次都有。」
少有堅持信念有熱情的台灣導演
在談到台灣電影發展的時候,侯導講到做導演很辛苦,但能堅持信念有熱情的導演很難看到。
侯導:「當導演其實很辛苦的,因為假如不賣座,他下一部片就沒了,沒人投資嘛,所以他們一直在這個壓力之下,除了這個之外,還是個人啊,現在很難看到幾個導演有他的信念,有那個熱情,他就是要拍這個片。你知道這個資源尋找非常難啊,所以他們比較難,哪怕他們有這種想法,也沒辦法貫成,因為現在所有都是票房優先,沒人投資,不然的話就像我一樣,我可以從海外找,但現在也難了,現在藝術片整個萎縮,藝術片的市場萎縮,其實要找錢也不容易。」
兩岸三地電影業都向錢看 導演難發揮
「基本上大家都是向錢看嘛,我們那個時代完全不一樣啊,你看新電影時代,香港也有,大陸也有,剛剛起來的時候,那就是拍最有感覺,他們自己最有感覺,本身想拍的。但是後來基本上你也知道,資本越大,老闆越控制著,所以這就比較困難。尤其現在他們拍一個片子,監製一堆要看,然後看完然後那個老闆,然後要修要改,甚至要補這樣,那就沒辦法像我這種。假使要像我這種電影導演,基本上要有個認知,你要用最少的錢拍你想拍的東西。因為現在數位其實很簡單,那你每次都想拍比較大的題材,或是要找明星,幹嘛呢,我們以前都是找非演員啊。《小畢》什麼,全部都是啊,就是要這樣去做吧。你這樣做,限制就比較少。你這樣就可以拍到,那這個不是說主要的工作方式,而是你內心本身要有這種衝動。而且你看得到什麼東西,你如果看不到,你只看到電影。你是拍電影中的電影,那沒什麼意思。別人都拍過了,你去學那個幹嘛。所以基本上還是你對這個地方,對你成長的地方有什麼感覺,這個比較重要。」
超然於得獎 想都不想
從5月24日侯導獲獎的連日來,媒體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得獎後什麼感受。但侯導本人早已超然之外,這份淡定實在難得。
侯導:「每次電影節都是這樣子了,你其實需要點運氣和timing(時機)。它(得獎)不是說是有一種絕對性,沒有,絕對沒有,所以你就很清楚這個生態,你就根本不會在意。也不會去想這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