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難民敲警鐘 未來危機非孤立悲劇

2015年5月14日,洛興雅難民船在泰國南部麗貝島(Koh Lipe)外海。(CHRISTOPHE ARCHAMBAULT/AFP/Getty Images)
2015年5月14日,洛興雅難民船在泰國南部麗貝島(Koh Lipe)外海。(CHRISTOPHE ARCHAMBAULT/AFP/Getty Images)

【記者沙莉/編譯】
近日爆發緬甸洛興亞難民被東南亞國家拒絕登陸,遺棄在海上漂流的悲劇。英國《衛報》發表評論說,現在是需要全局看待難民遷徙問題的時候了,不只是因為難民數量超過二戰之後任何時間,氣候問題也將給難民帶來更多的遷徙和資源分配問題。人們需要理性地制定國際合作策略。

評論寫道,印度傳統音樂作曲家拉維香卡和英國音樂人喬治.哈里遜,1971年在美國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音樂會,為飽受戰爭蹂躪的孟加拉籌集資金。專輯封面圖是一名飢餓的孟加拉兒童,他成為這個在戰爭廢墟中掙扎的國家象徵。44年後,另一幅圖片成為孟加拉的象徵:被拋棄的難民在安達曼海上漂浮,沒有獲救的希望。

瘦弱的難民們擠在船上,爭搶著稀少的食物和飲水。他們被遺棄在海上,一個又一個政府拒絕接納他們。據估計,多達8千名難民被困在孟加拉和馬來西亞之間的海洋上,他們大多來自緬甸若開邦洛興亞人社區,他們被緬甸政府剝奪了基本的公民權利。其餘難民則因窮困而離開孟加拉。

緬甸法律拒絕承認洛興亞族為該國135個民族之一,面對國家批准的迫害,洛興亞人開始越過邊境逃離。1982年洛興亞難民首次前往孟加拉,自那以後的幾年裡,洛興亞人被趕出自己的土地,成為隨意徵稅和強迫勞動的受害者,他們被禁止旅行,結婚要申請許可證,生兩個以上的孩子就是非法的。雖然他們幾代人都生活在緬甸,緬甸政府卻稱洛興亞人是「非法的孟加拉人」。

孟加拉現在登記有3萬洛興亞族難民,但聯合國難民署估計,多達20萬以上的洛興亞人生活在孟加拉和緬甸之間的邊境村莊。孟加拉表示,該國是窮國,無力容納湧入的難民,卻可以支持鄰國緬甸的行為。更糟的是,西方政府忽略緬甸對待這個少數族裔和可恥立場。緬甸當局拒絕出席任何提及「洛興亞人」的場合。馬來西亞和泰國當局一直拒絕接納任何難民,拒絕建立東南亞國家共同社區的理念。

除了指責緬甸或孟加拉,或是指責拒絕派遣救援船隻的國家,似乎也沒有其他解決之道。幫助洛興亞人改善境遇的唯一途徑是,對該地區的所有國家施加一致的國際壓力。

全局看待移民問題的時間已到


評論說,我們需要全局看待移民問題,當今世界上比二戰之後的任何其他時間有更多的人流離失所。人們逃避迫害、貧窮和衝突,冒著生命危險尋找避難所。今年有2萬5千洛興亞難民已經出海,他們寧願用人蛇提供的機會冒險,也不願意留在緬甸等死。

事實是,世界正在進入移民時代,地球村的人民必須調整關於公平和道德的概念,甚至國家邊界的概念。

海上漂流的難民使得我們一瞥我們共同的未來。氣候變化造成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難民危機。在孟加拉每月有5萬人遷移到首都,因為海平面上升使村莊無法居住,並摧毀了耕地。但很快,即使是富裕國家也難以避免極端氣候和海平面上升之苦。我們仍然不知道氣候變化將如何影響我們每一個國家。鑑於這種不確定性,對地球的共享資源,我們需要採取一種全新的享用方法。

互助對抗災難的未來顯然不會輕易到來,成千上萬的船民將不得不繼續發生悲劇,對待難民的方式才可能有徹底性全球性的改變。

我們對打擊準備不足。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們沒有政治意願,也沒有道德勇氣,也缺乏集體命運感,這些海上難民的形象也許會成為某種警鐘。
延伸閱讀
大紀元報導真相 中共邪惡害怕
2015年05月21日 | 9年前
大馬首度表示主動救援難民船
2015年05月21日 | 9年前
緬甸難民潮 馬來西亞稱無法承擔
2015年05月18日 | 9年前
東南亞難民危機 印尼救起近800人
2015年05月15日 | 9年前
東南亞難民潮 印馬擬遣返公海
2015年05月13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