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義孝順 感惡遷善

文/清言
「忠孝節義」是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題。古人認為「百善孝為先」,一個家庭和睦的關鍵就在於長幼有序,母慈子孝。一個人在家恪守孝道,出門才能以待親之心善待他人。「重義」則是嚴格遵循正義原則和道德規範,在自己的利益得失面前講究「見利思義」、「重義輕利」,甚至將「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所以有「捨生取義」的說法。以下講述的正是關於盡孝重義的實際例子:

劉平,字公子,本名曠,東漢明帝劉莊後改為平,是東漢初年楚郡彭城人,為人有德行,十分重義和孝順,周圍的人都受到他的感化而修身行義。

劉平起初擔任過郡吏,更始之亂時,劉平的弟弟劉仲被賊寇殺害,賊寇再次要來侵犯,劉平便服侍照顧著母親四處躲避。弟弟劉仲死後留下一個女兒只有一歲,劉平逃難時只帶劉仲的女兒,卻把自己的孩子留在當地。

他的母親想回去抱回孩子,劉平說:「以我的能力不能養活兩個孩子,劉仲不能絕了後代。」就這樣帶著母親藏在野外湖澤中。

盡孝重義之舉 保住性命

有一天早上,劉平出去為母親尋找食物,遇上一群餓賊,餓賊抓住劉平,想要把他煮了吃,劉平痛哭流涕地對他們說:「我今天早晨是出來為母親尋找野菜,她靠我才能活命,希望能讓我先回去,等母親吃飽了飯,我再回來受死。」這些賊寇見他十分誠懇,很可憐他,便放他回去了。

回到母親藏身的地方,服侍母親吃完飯後,他對母親說:「我已經同賊人約定好了,在道義上不能欺騙他們。」於是自己又回到賊寇住的地方,那些人都非常吃驚,互相說道:「我們常聽說有義士,今天終於見到了,你回去吧!我們不忍心吃你。」這樣他與母親的性命都保住了。

不顧生命之危 拯救郡守

建武五年,平狄將軍龐萌在彭城反叛,將郡守孫萌抓住。當時劉平已再度當上郡吏了,他不顧叛賊手中的利刃,趴到孫萌的身上保護他,結果被叛賊砍傷七處,疲憊不堪中,他哭喊著請求叛賊說:「我願意用自己代替郡守。」

這些賊兵才收起刀刃,說:「這是個義士,不要殺他。」賊兵解圍離去了,孫萌傷重昏迷,醒後說口渴要喝水,劉平便側身將自己傷口的血給他喝。幾天後,孫萌還是死了,劉平包紮好傷口,護送著孫萌的喪車回到他的家鄉。

劉平後來被推舉為孝廉,任濟陰郡丞,後因父親去世而回家守喪,服滿之後,被改任為全椒縣令,他在任期間對百姓很有恩惠,百姓們都十分感激他,有的人多報財產以便多繳賦稅,有的人少報年齡以便服勞役。

刺史、太守巡視到這裡,發現牢獄中居然沒有囚犯,百姓們各得其所,他們都不知要來問些什麼,頒布詔書後便離去了。

明帝即位,尚書僕射鍾離意上書推舉琅邪的王望、楚國的劉平、東萊的王扶三人,說他們所住的地方都得到教化,百姓們都修養德行,躬行仁義,希望這些賢良之士,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皇帝於是特地下詔徵召劉平,拜為議郎,永平三年任為宗正。

【附言】
心地善良,能夠嚴格遵循天理和道德規範做事,這樣有德行的好人,自然會得到他人的尊敬。劉平正是因這些過人的德行而感化一方,青史留名,令後人欽佩。
延伸閱讀
古人巧妙斷句的有趣故事
2015年05月13日 | 9年前
馬國小生90度鞠躬 有禮貌引讚賞
2015年01月23日 | 9年前
中共最怕的是中國傳統文化
2014年12月22日 | 10年前
消失百年 台東再現馬蘭竹帆船
2014年11月21日 | 10年前
提倡品德教育 親子聯手得單車
2014年09月30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