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床難求 急診好塞醫護好累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警消權益推動組織1日上街吶喊,呼籲大眾重視公共服務勞動者的血汗處境。(記者陳柏州/攝影)
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警消權益推動組織1日上街吶喊,呼籲大眾重視公共服務勞動者的血汗處境。(記者陳柏州/攝影)

文/記者施芝吟

國內急診需求及嚴重度並未增加,急診等床問題卻變嚴重且越緊急病人滯留率反而更高,民眾無論大小病都喜歡跑醫學中心急診室,不只影響病情緊急的病人,醫師看診心情也會受到影響。

健保署統計,全台1年約有7萬5千人在急診滯留超過2天,壅塞最嚴重分別是台大醫院、花蓮慈濟、台中榮總、亞東醫院及新光醫院。

亞東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詹東峻說,急診患者雖有檢查、住院優先權,但急診不是給不需要的人,這是問題所在!很多時間精力,在處理這類患者,不是不需要,也不是要拒絕,而是不懂資源分配。

英國健保NHS規範,民眾遇到哪些症狀時,應如何選擇就醫的場所,如急診重症、輕症中心、家庭醫師、藥局,可選擇打電話到他們的諮詢中心,或者是自我照護。危及生命的情況如:噎到、窒息、胸痛、昏倒、嚴重失血、嚴重呼吸困難等,可撥打999請求協助。在台灣,因上述情況搭救護車患者僅有10%,不只占用急診資源,同時占用緊急救護技術員人力。

英國建議民眾要掛急診前,先想想能不能先自行照顧,先問家庭醫師,或是問藥師哪些簡單藥物可吃,或撥打諮詢專線,告知症狀以進行初步篩選;若真需要救護車,也會幫你轉介,台灣目前沒有篩檢單位,也沒有醫療諮詢者,可以在病人就醫前,打通電話,確認是否真的需要急診。不少民眾把急診當快診,但急診並非快診,是重傷重症部。

詹東峻認為,檢傷分級應落實到收費中,不同等級的患者,收費也應不同,價差拉大,病人才有感。目前皆採統一價格,病人端沒感覺,導致病人一直來。急診中常遇到病患說,「我有付錢,你為什麼還不來看診?這是急診嗎?這是慢診吧?」大部分民眾的觀念是一線的醫療、一線的服務,以及一線的速度,這是錯誤的,急重症的概念是:希望在有限時間內,提供資源給需要的人。

「高壓環境下,病人數不斷增加,醫生沒辦法好好看診,可能因此救不回一條寶貴的生命」,詹東峻說,很多人離開急診,不是不愛這份工作,而是不能好好把能力發揮在病人身上。

急診人滿為患
要後送得等上7天

前台大醫院急診部林姓護理師表示,各醫療急診環境人滿為患,也常常發生醫院暴力,病人非常多,走廊都是病人及家屬;有時需把部分病人安置到較遠的地方,對主要照顧者也會形成壓力,難掌握病人的情況,無法第一時間發現。以往病人來到急診,約3天能轉診或後送,但現在可能要等到7天,她認為,床位不足、護理師人力不足、收床制度等都是原因之一。

在擁擠的情形下,家屬也沒地方休息,3天下來,家屬、病人易累積負面情緒,當醫護人員無法滿足他們時,就把負面情緒發洩在醫護人員身上,如翻桌、拍桌、抱怨,或是找議員理論。

人力部分,她指出,護病比是藉數字演算過程,探討現行人力需求,但在急診室會面臨各種狀況及病人,無法單靠數字解決。

林姓護理師提到,她曾在小重症區照顧10位狀況非常差的患者,其中2位得到重症區插管,一人要照顧這麼多人,真的分身乏術;後來2名支援人力前來幫忙,重症區突然需要醫護支援,其他病人只能依靠同事協助,甚至沒人可照顧他們。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好的解決方法。

她認為,造成急診病人多的原因是,病患應在3天送出,拖到7天,簡傷病人也一直進來,醫院不能不收治;門診應想辦法分擔輕症病人,或是比較不急的病人不用到急診。小病到小醫院,真的不用到大醫院就診。

「必須解決如何讓後送更順暢,前面來的病人可以分流出來」,最後她說,很喜歡急診這環境,對臨床很有熱忱,不希望因為小事,導致熱血的人消失。◇

延伸閱讀
7月人力需求增6萬人 製造業僱最多
2015年06月02日 | 9年前
醫德淪喪! 產婦未亡醫師判死
2015年05月28日 | 9年前
醫院蓋田中 議員憂:恐汙染稻作
2015年05月20日 | 9年前
企業醫院合作 資助窮人看病
2015年05月15日 | 9年前
薪資不增反降 護理師遭剝削
2015年05月11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