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海外購物潮現象分析
2015年3月7日,中共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的記者會上,回應記者們有關境外消費迅速成長的問題時說,中國去年出境人數已超過1億人次,境外消費超過1兆元人民幣。高虎城把境外購物成長迅速的主要原因歸為價格差異,而忽略消費者在商品品質及安全方面的考量。在具體談到中國品牌商品價格高於外國時,高虎城總結了三條原因,一是高稅率;二是中國流通成本過高、環節過多;三是外國品牌商對中定價政策所致。
首先,從中國人海外購物潮所消費的產品品種來看,除了名牌包、名錶等高檔商品,還有化妝品、家電產品、日用品及嬰幼兒食品等等。
近年來,由於中國消費者在全世界搶購嬰兒奶粉,致使世界許多城市的超市嬰兒奶粉供應短缺,給當地居民造成巨大不便,因而許多國家為此推出奶粉限購令,專門針對掃蕩奶粉的大陸客。
前日,中國人在日本搶購馬桶蓋的風潮,也惹起一番議論。看來,中國人海外購物熱,並非只針對外國高檔奢侈品,即使是一般生活日用品,有條件的中國人也會選擇到國外購買。
筆者分析,出現這種鍾情於海外商品的購物潮的原因有二。第一,這是中國社會的信任危機在消費層面的反映。在當今中國,人與人之間、人們與政府之間,已經沒有任何信任可言;與中國相關的任何事物,中國人都持懷疑態度,購買商品上也不例外。
同類商品,消費者不僅選擇國外品牌甚至選擇直接從國外銷售系統購買,而繞過中國銷售環節。就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對中國國內的一切都不信任。不選擇中國品牌的商品,是不信任中國生產商出品的品質以及產品的安全性;不選擇購買進口的外國品牌,是對中國銷售環節的不信任,因中國是世人盡知的仿冒品、山寨大國。
即使是中國製造的產品,中國人也寧可在外國購買,因為外國廠商在中國訂貨的出口商品,有外國企業的把關,品質上有保障。
例如,前陣子中國人所搶購的日本馬桶蓋,被曝是中國製造。中國人明知還要購買,就是因為其品質比在中國購買的有保障。
這種現象說明,中國人是可以生產出合格的、高品質的產品的。為何中國製商品品質信譽差,是因為中國人的經營理念的不同。在中共摒棄普世價值,摧毀人性人權的統治理念下,許多中國人做事只從個人利益出發,喜歡投機取巧、急功近利,賺一把是一把。
記得前些年聽到一個形容中國生意好做的說辭:說在中國開飯館,不用講究菜餚品質和服務品質,因為不需要回頭客,中國人多,全國每人上一次當就掙十幾億了。
這種心態使得中國的產品在道義層面就失去了品質的保證。加上體制層面,對產品品質把關不嚴,各行業都存在收受賄賂等人為的不正因素,使得中國國內市場上的商品沒有令人信服的品質保證。
第二,中國、外國差價大,同一商品,中國價格高於外國。
前面提到,中共商務部長把外國品牌商品的價格在中國卻偏高的原因,歸咎於外國廠商的對中定價。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說,即使中國把高稅率下調,降價的部分也會很快被外商提高價格填上。可是這卻解釋不了中國自己製造經銷出口的同一商品,價格也是中國國內高於外國的現象。
經濟學家謝田分析,除了高關稅和流通環節的加價外,這種現象也與中共畸形的貿易政策密切相關。「中共實質上為了加大出口,為了賺取美金、賺取硬通貨,實際上在以低於成本價,甚至低價傾銷的方式向西方、向美國、歐洲來販售。它們甚至用對外貿進行補貼的方式,讓這些即使在中國出口公司不能賺錢的時候、他們可以因為補貼來繼續進行運行、維持下去。」
「因為首先,他們製造的產品,沒有賣出很好的價格,被壓價以後給賣出去了。第二,實際上中國賺到的外匯,都被中共給截匯、強制購買去了,變成中共權貴的資產,大部分留在海外。所以這個對中國老百姓來說是一種剝削。」謝田說。
也就是說,中國人的海外購物潮,是在中共統治下,造成道德敗壞、信譽低下、政府官員利用政策貪腐的直接表現。中國人的海外購物潮的出現,並非如中共官媒的自我吹噓,是中國人富起來的表象那般,而是中國人對中共政府及中共體制更加不信任的另類體現,是中國人「用腳投票」的表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