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大能源集團全面轉向再生能源
德國最大能源集團E.on最近爆出驚人消息,簡直就像給能源界扔了一顆「核彈」:集團將一分為二,把核能、傳統能源等業務剝離出去,另成立一家新的公司。而E.on只保留可再生能源業務等。不過,普通用戶可以放心,公司此舉不會造成短期內電費價格大幅上升。
拆分更利發展 不會裁員
集團董事會主席Johannes Teyssen表示,E.on目前面面俱到的經營模式不適應新的要求。新、舊能源的經營領域差別很大,分成兩家公司未來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新成立的公司主要包括煤、天然氣、核能、國際能源貿易和能源勘探等,也是上市公司,員工約兩萬人。E.on公司保留可再生能源、電力網和客戶服務部分,約有員工四萬人,明年將繼續投資48億歐元(1歐元=新台幣39.65元)用於新能源。
根據聲明,公司剝離將於後年進行,無論是新成立的公司,還是E.on公司,都會擁有「足夠的資金配備」,也會保留現有的工作崗位。新計畫沒有削減工作崗位的安排,所以員工不用擔心因此而失業。
E.on甩包袱?
在E.on宣布剝離傳統能源、核能等業務之後,一石激起千層浪。有觀點認為,E.on把核電業務的後續處理風險都推給了新公司。
2011年,海嘯引發了日本福島核電站故障,給周圍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汙染,令全世界震驚。在核事故發生後,德國決定退出核能,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按照計畫,德國將於2022年前關閉所有的核電站。
在德國,關閉核電站的費用是由電力經營者承擔。為了拆除核電站、處理廢料等,四大能源企業E.on、EnBW、RWE和Vattenfall 共計準備了約360億儲備資金。據統計,E.on約承擔145億歐元。雖然這筆錢也一併劃歸新公司,但它夠不夠完成處理核電站,目前還是一個問號。
一旦處理核電需要更多資金、遠超過現在的儲備金,那麼由誰承擔?在公司拆分後,即使儲備金不夠用,這也是新公司的問題,和E.on沒有關係。所以有人擔心,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最後是不是還要由國家用納稅人的錢來買單。
聯邦環境部長Barbara Hendricks對《萊茵郵報》強調,這部分風險應該由能源企業自己承擔,政府不應該承擔。最近還有聯邦州要求,應該重新估算拆除核電站的費用等。
再生能源發展良好電價不漲
E.on的拆分對普通用戶會有什麼影響?電費會大幅漲價嗎?經濟部長Sigmar Gabriel表示,E.on的決定不會對電費價格產生影響。根據媒體最新的消息,德國電價在經過14年的上漲以來,明年會出現小幅下跌,主要是因為可再生能源發展良好,電力供應過剩等。
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能源專家Hubertus Bardt 對《圖片報》表示,E.on的拆分暫時不會對消費者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就算是部分業務被拆分了,或者出售了,他們以後還是生產電力。
但他也補充,如果因為產能過剩而減產,或者關閉一些發電廠,那肯定會導致電價上升。從長期看,當核能發電廠都澈底退出的時候,如果一些燃煤發電廠也關閉,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局部地區的供電會出現不足等。
競爭對手反應不一
對E.on公司本身來說,大部分投資者還是看好其今後發展,所以剝離消息傳出後,E.on的股票上揚。除了E.on公司未來專注在可再生能源之外,瑞典的Vattenfall公司近日也宣布,計畫出售旗下德國褐煤業務。雖然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公司希望是「盡快」。同時,Vattenfall還表示,德國還是其重要的市場。
EnBW集團已經在大約一年半前開始了改組計畫,擴建可再生能源領域,減少傳統能源發電,但EnBW表示,完全拆分這兩個領域是沒必要的。此外,RWE認為,褐煤目前仍然是德國市場很重要的能源,也沒有拆分這部分業務的計畫。
背景小知識:
E.on集團簡介:E.on集團成立於2000年,由能源公司VEBA和VIAG 合併而成,總部在杜塞爾多夫。它經營電力、天然氣、石油、能源貿易和運輸等,主要市場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和荷蘭等歐洲國家。目前,E.on是德國最大的能源集團,也是歐洲最大能源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