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迷離經濟萎縮 奢侈品購物潮降溫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和政局風聲鶴唳,不論是在中國或海外,中國消費者對西方時尚奢侈品牌的瘋狂消費開始自我克制,自2013年9月起,中國遊客對大名牌的熱度開始慢慢降溫。儘管更多中國人出境旅遊,海外消費卻在減少,2013年中國遊客在歐洲的退稅額僅增加18%,遠低於2012年的57%。
需求降溫 外企退出陸市場
受到消費心理影響,中國人普遍認為,同樣的品牌除了在國外可以以較低的價錢買到,同時也不容易買到假貨,因此雖是同樣的品牌,甚至同款商品,在中國的銷售量卻不如在歐美等國。
奢侈品商店的中國顧客流量,在過去4年裡蓬勃增長了6.5倍後,2013年第三季度開始大幅下滑,估計這種趨勢在未來會持續下去。路易威登(LV)、古奇(Gucci)和普拉達(Prada)等知名品牌,在米蘭2015春夏時裝週發布令人失望的財報,並將矛頭指向中國市場的衰退。
另外,美國化妝品公司露華濃(Revlon)2014年1月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並削減1,100個職位,以節省2,200萬美元的費用。全球最大化妝品集團萊雅(L'Oreal)也跟進宣布旗下的卡尼爾(Garnier)品牌撤出中國市場。除了這兩家公司,據報還有其他外資企業也對中國經濟持懷疑態度。
陸媒《羊城晚報》此前報導,廣州奢侈品市場異常冷清,今年前8月,商場內大部分的奢侈品銷售同比下滑一位數到兩位數,普拉達、古奇、勞力士、歐米伽、巴寶莉(Burberry)、巴利(Bally)等國際一線品牌在中國市場似乎進入了滯漲期。
海外銷售同樣呈下降趨勢
但精品商在海外有因此賺比較多錢嗎?實際上,由於定價較低,所賺的利潤也常常達不到預期。另據經濟週刊《挑戰者》透露,中國遊客最常光顧的巴黎「拉法耶」和「春天」兩大百貨裡,在24個名牌商品中,有18個品牌銷售呈下降趨勢,如迪奧、蕭邦、寶詩龍、香奈兒等。2013全年的銷售量的跌幅達到了20%。
被譽為歐洲「購物王」的中國遊客為何突然有如此大的轉變?第一個也是比較主要的原因是,受現在中國宏觀經濟環境降溫影響,加上中國的高官以及富商們不敢明目張膽地送厚禮賄賂,導致名錶及男裝的銷售深陷泥淖,而這兩者都是在過去促使奢侈品以兩位數成長的重要驅動力。
再有就是中國政府意欲規範管制國內的旅行社。事實上,有的導遊透過帶團購物拿取佣金。現在旅行社多在行程之前確定具體購物路線,那些與導遊單獨合作的奢侈品商店的經營狀況無疑也就遭到了打擊。
據環球藍聯(Global Blue)退稅專家分析,中國人出國旅遊熱潮將持續上升,而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國,始終是中國遊客的首選地,預計中國遊客數量將持續成長,但購物消費熱情則會明顯下降。
一視同仁 不受市場變動影響
對此,百達翡麗總裁Mr. Thierry Sterm表示,中國市場從2010年開始萎縮,但自家鐘錶提供最好的品質與服務,對全球客戶一視同仁,並未特別對中國市場做特別多的投資,因此傷害不大,沒有單一市場銷量下跌的情況發生,反而全球還賣到供不應求。
高登控股總裁林廷萬則是認為,精品業因為中國以前經濟起步快,各種商家開太多,一開始「衝太快」,導致現在必須縮減在中國的投資規模以減少損失;但目前已慢下來,來台消費的陸客也有變少,但高層客戶較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