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業創富農人 新農人樂回郷

農作需有比較年輕力壯的一代來傳承。(記者李擷瓔/攝影)
農作需有比較年輕力壯的一代來傳承。(記者李擷瓔/攝影)

【記者賴友容/台南報導】

台灣步入人口老化國家,影響農業的問題較為嚴重,而台南在農業整體發展的政策下,提升了農民收入外,也吸引了268位新農人加入,其中超過百萬收入者40多人、年營收有突破千萬元者、更有賺到年年農閒時環遊世界者;南市農業局長許漢卿說,引進農業外勞沒有對錯的問題,端看農業政策發展方向,但對台灣農業結構性的改變並不好。

台灣務農人口的年齡偏高,65歲以上有17% 平均年齡約61歲,勞動效率不佳,鄉下的農村幾乎都是老農民,除沒有創新能力外,也造成農村經濟、景觀式微,農村逐漸沒落,農業技術沒有傳承或斷層,許漢卿說,台灣農業的確存在不少隱憂。

台灣農業發展深受政府追求國際化的影響,他說,在60、70年代還有農業保護政策,加入WTO後瓦解了沒有競爭力的農產品,農村產業結構跟著大調整,台南原本有生產的胡麻、黃豆等農作物幾乎不見了,近幾年陸續發生食安事件後,才再被重視發展起來,也讓受自由化衝擊而沒落的農村開始改觀起來。

收入滿荷包 務農人口就增加

解決農村老化問題,必須讓農業能發展、農業能夠支撐農村的生計,南市府就針對台南農業人口老化問題,推動「新農業、新農村、新農人」整體發展政策。許漢卿認為,針對台南地理環境、土壤特性與氣候,適地適作,根據市場導向原則,發展屬於台南的農業。

因此,發展具競爭優勢的新農業勢在必行,包括成立多個農糧專區、漁業專區、建構環保安全永續畜產業,注重在地農產品牌及行銷,許漢卿預估今年產值可以提高到600億元,僅次於屏東、雲林。專區內的單位產量增加後,銷售價格卻提高了,農民收入荷包滿滿,這讓台南年輕子弟趨之若鶩,增加回郷務農的意願。

新農人變富農人 年年環遊世界

新農人包括農一代及農二代,農一代從事勞力密集、大面積、機械化較高的農作,農二代以承接上一代資源為主。依土地所在的條件及個人興趣進行輔導,提供資金與技術,許漢卿希望吸引年輕人進入農業區塊,承繼農業的發展。

現在的老一輩不同以往,不再反對子弟務農,目前台南新農人共268人,全職198人,其餘兼職,超過百萬收入者有40多人。其中有位從事洋桔梗花卉栽培的新農人,年收入好幾百萬元,每年夏天的農閒期間,夫妻倆便環遊世界,令人羨慕不已。

農業外勞問題多 慎思而行

農業外勞問題於民國95年便已提出,耗工、需包裝等的企業型大農戶,農業外勞的需求殷切,而台灣大多數季節性的農業並不太需要,許漢卿認為,農業外勞對短期勞力需求有幫助,長期而言,對農業結構性改善並不好,也將減少婦女及弱勢者的工作機會。他建議,中央再透過系統化思維,先考慮農業產業未來發展的定位該如何走,如果要靠外勞才能發展的農業,可能也不是健康的。◇

延伸閱讀
食不安 陳世雄:趁勢發展有機農業
2014年10月30日 | 10年前
小農:引進外勞是雪上加霜
2014年10月18日 | 10年前
農業外勞有利有弊 專家看法分歧
2014年10月17日 | 10年前
涉國安與農技外流 應禁用中國勞工
2014年10月17日 | 10年前
農忙期缺工 外勞工時長較具優勢
2014年10月17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