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的多種內涵——全球青年占領運動回顧
2011年1月14日,突尼西亞領導人班.阿里在持續近一個月的抗議聲中下台,這場被稱為「茉莉花革命」的運動拉開了中東及北非數個國家推翻獨裁專政(阿拉伯之春)的序幕。青年占領廣場或地標的形式為世界其他地區的運動所倣效,「占領華爾街」、「占領獨立廣場」(烏克蘭)、「占領立法院」(台灣太陽花運動),以至於持續中的香港「占領中環」相繼出現。
獨裁者的窮途末路
在2011年,突尼西亞、埃及、葉門相繼發生推翻獨裁者的革命後,《經濟學人》智庫(EIU)發表〈2012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該報告提出,儘管程度上不同,但中東及北非的獨裁政權有許多共通點:侵犯人權及缺乏基本自由;腐敗猖獗及裙帶關係;少數精英階層控制大量的國家資產;政府及社會服務貧乏。
此外,這些地區多受長期或世襲的獨裁統治,文章評析「這些年長的獨裁者執政越久、越遙不可及和腐敗,他們的政權就越不合時宜,越成為人民的恥辱」。
而在經濟上,許多國家面臨著收入停滯或下降、高失業率及通貨膨脹上升等經濟困頓的現象,一些獨裁政權面對著年輕、不安的人群。
即使像利比亞一樣,有充沛石油礦藏的國家亦難擋這波民主趨勢。該報告解讀「石油財富是雙面刃」,一些國家或許富有到可收買人民、或在騷動前先發制人,但另一方面,以礦藏為基礎的發展會放大所有的機構病狀,反過來刺激騷動。此外,這些國家不一定要富有到能夠收買不聽話的人群,但要富有到擁有中產階級、廣泛可及的網路、足夠受教育的年輕人,而這些人有能力也願意形成政治革命的先鋒。
「選舉舞弊 、繼承危機、經濟窘迫、貪腐日增,以及鄰里的效果」等內部作用的結果,使阿拉伯獨裁者在長期執政後紛紛垮台。
提不出解藥的共產主義
時空換到有著穩定民主制度的美國,2011年9月17日,千名示威者在紐約金融地標華爾街示威,抗議「1%的肥貓」,指責其貪婪綁架了政策,使社會不公、經濟失衡。至同年10月中旬,該運動在美國十多個城市,全球82國獲響應。
經濟學家何清漣發表於《中國人權雙週刊》的〈「占領華爾街」與世界面臨的時代難題〉文中分析,抗議者對金融秩序、貧富懸殊等經濟、社會問題發出不平之鳴,但這是所有國家都須面臨的問題。
而在美國,這些反華爾街的抗議者令總統歐巴馬尷尬,因為正是其民主黨前輩總統卡特及柯林頓放寬對中低收入者的貸款門檻,種下了次貸危機的隱患。然而,若歐巴馬放棄左派「照顧弱勢」、「由政府分配財富」的社會主義思惟,恐將失去街頭多數弱勢族群的選票。
同一時間,美國右派發起「我們是53%」的反占領運動,指美國有53%的人繳稅,而多數參與占領運動的係來自47%享受社會福利的人群,這些人「只懂抱怨」。「占領華爾街」因此未得美國社會的廣泛支持。
何清漣認為,該運動能獲得全球響應提出了一個問題:「今後世界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另外,該運動也反映出實質上不肯放棄共產主義的所謂「歐洲左翼」、「新左派」或「後馬克思主義」的困境,他們強烈批判資本主義,卻提不出改變方向。
小蝦米對大鯨魚
2013年底,前共產蘇聯國家烏克蘭當局放棄與歐盟簽訂貿易協定、轉而投向俄羅斯主導的經濟聯盟,引發民主派民眾占領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施壓總統亞努科維奇放棄親俄政策,最終導致亞努科維奇被罷黜。烏克蘭民眾認為,儘管蘇共解體,親俄經濟政策無異於重回舊體制,相當於棄絕西方的民主與自由經濟制度。
無獨有偶的是,2014年3月,台灣也因執政者欲強行通過加強與中國經濟聯繫的《服貿協議》引發青年學生占領立法院的行動。民眾及專家學者質疑政府黑箱作業,該協議將加深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有助於中共「以經促統」的野心。
對此,《彭博商業周刊》評論,太陽花運動與烏克蘭的親歐盟示威運動高度相似,兩者都是「小國經濟虛弱,其政府決定透過備受爭議的協議,將小國的前景與鄰近的大國連繫起來」。
中共對台灣、香港的政治野心在香港問題上更赤裸裸呈現,為抗議中共毀棄1997年回歸時「一國兩制」、「實施普選」的承諾,香港學生及民主派團體2014年9月發起和平抗爭,啟動「占中」運動。這項運動獲得台灣高度共鳴,台支持者以「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為口號聲援香港占領運動,並提醒台灣民眾,中共正虎視眈眈欲摧毀民主制度。
穩固的民主非一蹴可幾
2013年發表的〈2012年全球民主指數〉報告點明,中東及北非推翻獨裁體制的國家,其民主指數因此進步,這固然可喜,有助於其他獨裁國家走上民主;但該區國家民主前景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這些國家在革命成功後的發展反映出「民主不只意味著舉行選舉,它還需要發展出許多機構、態度的支援」,包括「透明及至少最低有效的政府、足夠的政治參與及支持民主政治的文化」,但「這樣的過渡需要很長時間」。
此外,該報告也提醒有著悠久民主歷史及基礎的國家,「若無滋養及保護,民主也會受到腐蝕」。上述指標或許放諸四海皆準,可為民主化程度不同的國家提供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