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化 學者:用做大事業觀點推動
針對中國大陸民主化狀況,北京新時代致公教育學院院長周鴻陵24日指出,中國已進入後後極權時代,政府對民間控制、抑制慾望雖上升,但因為中國大陸社會分化、衝突日常化,目前正處在微型戰爭中,民間力量逐漸成長,而相對於權威資本主義,也生產了促進中國社會改革的動力來源。他建議,應該用做大事業的觀點推動中國民主化進程。
周鴻陵表示,後後極權時代與文革極權時代、鄧小平極權時代不一樣,與江胡後極權時代也不一樣,中國社會進入後後極權時代,控制力在表面上雖比後極權時代加強,但是社會分化無序性更嚴重。
周鴻陵認為,中國經過30年改革開放、經過一系列社會變遷,社會已經分成官與民兩大派系。官方部分兩大力量分別是權貴資本主義及開明力量。民間社會則有革命派、改良派及非暴力派三大力量。這2、3年革命的呼聲在大陸日益高漲,很多學者說革命不會流太多的血,改良也不會不流血。改良派則對習的政權抱著有希望的感覺。
至於非暴力派,在中國大陸有兩種版本,即非暴力不合作(傳統版本)與非暴力合作。周鴻陵表示,合作是一種積極參與,積極去介入談判,他們做了幾十個案例,其中包括協助地方政府處理公共事件、衝突。
「到處是衝突每天死人,表明很多地方無序化,」周鴻陵指出,茂名、南樂教案等,現在大陸出現群聚事件、對抗或衝突,除了漢族地區之外,包括藏族、蒙古族、維族等反抗多如牛毛。學者秋風是最早指出中國已經進入微型戰爭狀態之人。
對於中國大陸民主化進程,周鴻陵認為,大陸的途徑是積極非暴力,不太同意消極非暴力甚至自殘模式,「與其自殘還不如殺他」。他說,1998年一聲槍響結束了中共引領社會的時代,對民主化應該胸懷大志,登上中國領導者舞台,「我們不是屈就民主化,錯,我們要領導民主化」。
1998年很多人提出中國改革缺乏共鳴,周鴻陵表示,原來的改革者變成權威資本主義、有錢人官商勾結等,新的社會動力是開明的官員、有良知學者、有進步思想企業家、NGO社會工作人員,他們所代表的是平民利益,這樣的動力、新的力量,將是未來中國社會變革的領導力量。
周鴻陵主張,應該負責任地好好處理各種問題,包括民主、信仰、國際關係問題,用做大事業的觀點推動中國民主化進程,否則的話會閉門造車或只顧眼前。中國民主化的領導力量不應該只看自己,應對整個中華民族、對全世界負責,積極推動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