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繞清風明月 與古人蘇軾對話

 (123RF)
(123RF)

文/雲中君

在清風明月中散步暇思,我的腦海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古人便是蘇軾。

細思蘇軾的人生,少年得志,考得百年第一,一舉成名於科場,驚動朝廷。年輕時的蘇軾,事業幾乎一帆風順,然而中年之後,運氣逐漸不佳,仕途極端坎坷,先不容於新黨,後又得罪於舊黨。放逐、貶謫、坐監,堪稱蘇大學士後半生的遭遇。

他屢貶屢赦,最後竟然去了地處天涯海角的儋州,即今天的海南。在當時,那裡是絕對的蠻荒之地。直到蘇軾生命的最後一年,他才從海南回歸中原,並得到平反昭雪。他的後半生,因為外任和貶謫放逐太多,所以有後人稱其為「歷典八州,行程萬里」。

每當我手捧〈赤壁賦〉,就會暗自感嘆蘇軾寬宏的心胸和豁達的性情。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走到什麼地方都能隨遇而安,心靈悠然自得。「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把他人生的淡定與安然寫進詩文中,也融進繪畫之內。即使只是觀賞他的書法,也能感受到他雄渾大方的氣度,既非顏真卿的端莊豪邁,亦非柳公權的斬釘截鐵,而是他特有的舒展自如、不拘小節的一派豪氣。在他的作品之中,藏巧於拙,刪繁就簡,遠看似有笨重,細觀卻能見其空靈。猶如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只一笑,天地佛理盡在其中;只一拙,靈氣風骨盡含其內。他的作品豪氣干雲,可稱得上千古奇觀,使人百讀不厭。

靜觀中秋明月,文人墨客們自然而然地都會聯想到蘇軾的千古名句〈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大學士蒙難不忘親情,揮筆寫下了〈水調歌頭〉,以喻高遠的情懷,及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這首詞終成千古絕唱,為無數後人傳誦。而我每當中秋來臨之際,也總是登高望遠,背誦著蘇軾的〈水調歌頭〉,默想著他當年淒慘的困境,嘗試與他進行心靈溝通。小時候,我曾聽老文人們講過蘇軾與佛印和尚的對話,人們把他們各自將對方比喻為鮮花與牛糞的的故事引為笑談。末尾還有一句話:心中有佛,看人即佛。然而, 我感到蘇軾的晚年,內心必定有佛;對於神佛的認識不同於凡人,必有他自己特有的的大徹大悟。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寫出清秀的文字、優美的詩詞和瀟洒的書法。

見賢思齊,因此當我再看到皓月當空之時,除純淨自己的心靈之外,同時也向造物主獻上深厚的感恩!◇

延伸閱讀
多情卻被無情惱
2015年04月26日 | 9年前
中秋新亮點 一起玩桌遊
2014年09月04日 | 10年前
淒美神話 嫦娥奔月
2014年09月01日 | 10年前
中秋詩詞--秋趣
2014年08月13日 | 10年前
傳統中秋文化內涵
2014年08月13日 | 10年前
月圓人團圓 健康也要顧
2014年09月01日 | 10年前
中秋話明月 望月思故鄉
2014年09月01日 | 10年前
仰望皓月 每逢佳節倍思親
2014年09月01日 | 10年前
中秋獻愛 14名替代役關懷獨居老人
2014年09月05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