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查港都工業管線 杜紫軍:3個月完成
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表示,高雄石化業者已提供地下管線資料給高雄市政府,目前統計,除了石油、天然氣以外的工業管線共45條,包括中油28條、民間企業17條等,其中含備用、停用的管線,預計3個月內清查完畢;第二階段將針對箱涵的地理位置與管線套疊再進行檢查。另外針對北高雄石化業是否搬遷,還要與高雄市政府討論,因應「陳江會」,經濟部對石化產業在高雄發展已有些規劃。
杜紫軍14日在行政院會後指出,在經濟部邀集之下,配合學者專家與高雄市政府到各石化工廠做管線維護計畫、執行稽查並現場抽驗,14日起從中油公司做起,包括了解管線使用情況、運輸內容物、是否有定期維護檢測、是否按計畫執行、是否回報高市府等,陸續會針對其他公司一一辦理,若檢測發現業者管線維護不佳,將要求更新管線。
杜紫軍表示,等地下管線稽查完後,會請高市府提供地方箱涵的位置,與地下管線進行套彙,釐清地下管線有無被箱涵包覆之虞,如有疑慮,將進一步檢視箱涵確認。
針對高雄市長陳菊提出要與江宜樺討論高雄石化產業安全發展問題,何時召開「陳江會」?杜紫軍說,目前尚未敲定見面時間,但經濟部已有些規劃及想法,首先以安全為前提,無論產業發展如何,將加強檢查最基本措施。
杜紫軍表示,若減少市區管線,須考量北高雄的石化工廠是否搬遷,若要搬遷將考慮找尋適當地點,盼與高市府討論,尋找共識、方向,再來做細部規劃。
杜紫軍說,高雄氣爆後,造成李長榮、中石化生產損失,中石化7天總損失3,600萬元,李長榮目前遭高市府勒令停工,每天損失4千萬元,3條管線,其中有一條中油管線是備用管,對中油無直接影響,但對後續大高雄石化產業的中、長期發展有影響,目前石化產業暫無影響,若經高市府明確討論有方向之後,會再做總體評估整體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