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嫉心害人害己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是老百姓最熟知的。周瑜是一位年輕得志、文武雙全的雄才,二十四歲就被授予建成中郎將,三十四歲率軍破曹,以少勝多,取得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
然而他的致命弱點,就是性格暴躁、好勝心太強、心胸狹隘、驕傲輕浮、妒嫉賢能。對於才能勝過自己的孔明,總是耿耿於懷,伺機陷害。
三氣周瑜
赤壁大戰後,孫、劉兩家爭奪戰略要地荊州。當時周瑜認為荊州垂手可得,答應劉備如自己取不了便給他取。誰知周瑜與勁敵廝殺時,中了箭傷,後又經幾次惡戰,才戰敗曹仁,但荊州卻被孔明詐用曹軍兵符,派張飛襲取。氣得周瑜大叫一聲,箭瘡迸裂,此為一氣。
第二次周瑜設計以招親為名,叫劉備到江東與孫權妹妹成親,然後刺殺之。誰知孔明應用「弄假成真」之計,使孫妹妹嫁給劉備。當周瑜追趕回蜀的劉備時,又被蜀將殺敗。望著劉備的船遠去,周瑜已氣極。此時孔明又叫士兵齊聲高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更大大刺痛了周瑜。這是「二氣周瑜」。
第三次是周瑜以收西蜀為名,欲奪荊州,但又被孔明識破,揭穿其把戲,還大大羞辱他一場,此次周瑜被氣得大叫一聲後,不久便一命嗚呼了。臨死前,他還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顯示出他的高度虛榮心及對孔明的妒嫉。
孔明的性格則比周瑜好得多。他為人寬宏大量、謙虛謹慎、勤奮好學、目光遠大。為顧全大局,他幫周瑜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但周瑜一次又一次設計殺他,孔明才將計就計,使周瑜的計謀無法得逞。
龐涓陰狠
較之周瑜,龐涓的妒嫉可謂更勝一籌。春秋戰國時,孫臏與龐涓曾同拜於一個師父的門下,各有所長。但龐涓在出道之後,已是魏國的將軍,仍妒嫉孫臏,怕孫臏的才情勝過自己。於是,他懷了狠毒之心,騙孫臏赴約,挖其膝蓋骨,用墨刑刺臉,置其於囹圄。從此,孫臏破了相,已站立不起。後來,有人相助,孫臏就暗中見了來訪的齊國使者,一吐自己的慘況。齊國的使者救了他,並帶孫臏一起返齊。
這一走,就註定了孫臏的最後勝利。去齊國之後,孫臏將其智慧與謀略展示給齊王,終讓齊王信任,被任命為軍師,為將軍田忌謀劃。這時候的孫臏,坐在帷幔圍著的戰車裡,不露真容,但卻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標。
孫臏之計
馬陵一仗,孫臏、龐涓一決勝負。魏國與趙國聯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於是,齊王便讓田忌當大將,前往救韓。為救韓,田忌率兵直奔魏國,搗毀老窩。龐涓聞訊,只得撤出韓國,趕將回來。這時齊兵已西去,龐涓窮追三日,見沿途的灶台逐漸減少,以為齊軍懦弱,已逃遁大半,不知正中了孫臏之計。
孫臏在一棵大樹上寫著:「龐涓死在這棵樹下!」然後,等著這一刻的到來……不久,龐涓追進了狹窄的山溝裡,在傍晚夜色中看到那棵大樹。於是,他點著火把,讀了那一行字,明白自己的末日已到。隨即聽到孫臏一聲令下:「是時候了,射!」
萬箭之中,龐涓倒下了。在死之前,他留下的那句話是:「這一仗可讓這小子出名了。」這小子指的當然是孫臏。可見,龐涓的狹隘、妒嫉,至死不變。
妒嫉心像是一柄雙刃毒劍,既威脅別人,又毒害自己。一旦沾染,便不能自拔。從歷史上看,出於妒嫉、惡毒,欲加害他人之人,往往是遺臭萬年、或淪為笑柄,最終也將逃不過歷史的審判和人民的聲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