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港詐貸案 衝擊金屬融資市場
據路透社報導,青島港當局在進行了調查後,已下令停止鋁和銅的出貨。理由是:應該存放在倉庫內的金屬可能不存在了。一位新加坡的消息人士指出:「人們正趕往倉庫,好確定他們倉單上的金屬是否真的存在。」
中外的公司都使用該港的倉庫來暫時存放金屬和其他進出口商品,他們取得倉庫開出的倉單,證明他們是商品的所有人。當某個公司出貨銅(或其他金屬)給倉庫,取得倉單,該公司將單據存入其他公司或銀行,以便獲得短期融通;也就是以倉庫中的金屬庫存做為放款擔保。一旦借款人違約,債權人就取走這些商品,這就是所謂的「再抵押」(rehypothecation)。
在「再抵押」的過程中,原始的倉單已被多次抵押給不同的債權人,只要每個人都準時償債,在實務上,倉單會轉手3或4次,但真正的交易只有1次。
但如果抵押鏈中某個借款人違約,債權人將試著收取抵押品,但卻會發現許多債權人也都宣稱那些資產是他們的。青島某公司的員工表示:「我們聽說庫存不足的差額高達8萬噸的鋁和2萬噸的銅,我們還聽說真正的數量可能更高。這些差額或許不見了,也或許從沒進過倉庫。倉單開出的量高達庫存3倍。」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花旗和渣打等6家西方銀行,正試圖確定中國大宗商品交易商提供的貸款抵押品是否被重複抵押,以用來騙取其他銀行的融資貸款。一位全球交易人士證實說,確實碰到有兩家交易商持有相同倉單。涉事的融資金屬就存放在青島港倉庫。
西方銀行擔心中國私營企業可能用同一批金屬申請多項貸款,從而欺騙銀行和交易商。一旦這個抵押鏈體系的信心崩潰,債權人將無預警地抽回資金,導致借款人的資金需求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