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釷」出發開展台灣多元「本土能源」新時代

⊙楊憲宏(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

前總統李登輝最近演講時提出:「沒有核電,生活要靠什麼?」引起外界解讀「挺核」。對核四的態度,李登輝明確表態,他對「核能發電」的立場很清楚,就是反對核四現在這種以「鈾」為原料,高風險、高汙染的核能發電,「這不是核能發電的唯一方式」,應該思考研究低汙染的「釷」(Thorium)為核能發電的方向,而且要從「釷」出發,開展台灣多元「本土能源」的新時代。

李登輝在臉書上發表文章指出,他前一天在台南演講,有媒體摘錄片段報導提到他說,「有多少人同意(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的意見?」「沒有核電,要用什麼方法才有電?」但他的談話原意是強調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既然人民對核四的安全有疑慮,政府就應傾聽民意,讓人民作主,領導者「有義務與社會各界積極思考各種解決方案」。

李登輝在文中指出,自日本福島爆發核能災害以後,全世界都重新檢討核能的安全性,尤其相鄰的台灣感受更為強烈;核四是否停建,「人民擔憂的是安全的問題,是生命受到威脅的問題」。

府方轉述馬總統意見表示:「李登輝提出的問題非常正確,核四問題已在台灣紛擾20、30年,確實要問對問題才能找出答案」。事實上,有關「釷能源」的議題,馬總統並非不知,問題與答案都擺在那裡了,只是沒有採取積極行動。

行政院長江宜樺在立院說,核電議題若單看核四,可能窄化問題。應該在台灣天然能源限制下,考量如何配置能源符合用電需要。台灣超過90%發電需要依靠外來能源,如何配置擁有的能源非常重要。他表示,因此任何主張「要」或者「不要」某種能源的人,「都應該負責任的因應國家發展及民生需要,提出能源政策究竟應該如何制定」。江是個外行人,他說的正是他的責任,是他的內閣不負責任才造成這麼大的爭議。

李前總統提出的新核能技術其實是一種在1950年代已研究成功,可以完全取代鈾分裂的核能技術,最近幾年商業運轉已經接近成熟,也就是釷的能源。雖然這種技術也算是核能應用的一種,可是釷能源卻沒有鈾能源那麼嚴重的後遺症。

釷的產量極為豐富,可以用萬年以上。釷原素雖為核能的使用,但與鈾原素之使用完全不同,最重要的是釷原素用來發電之後的廢料不具有作為核彈的功能,是放射科學的真正和平、安全的使用。

美國費米實驗室的資深研究員葉恭平博士兩年前應成功大學與中央研究院邀請,對世界各種新能源進行評估,並預測全世界未來幾年新能源的走向。葉博士不斷向台灣發出呼籲,停止目前的鈾核電廠,並著手準備與世界同步進入釷能源反應電廠(thorium actinides)。政府應迅速評估這種能源「典範轉移」的新趨勢,可惜當時馬英九政府都不聽。

葉恭平博士隨即拜訪前總統李登輝,兩人談到釷能源的運用,十分投緣。李前總統甚至說:「葉博士,你以後談這個話題,可以說我李登輝也完全支持。」

葉博士的估計,釷能源建立發電廠,商業運轉的時間在5年之內。全世界都會在短期內進行「釷能源」替代「鈾能源」的工作,葉博士還強調,鈾能源在全世界的發電量目前只占13%,以能源計算才占世界的3%,釷能源可以輕易取代,此外,也能因應30年內石油用盡之後的代替,釷能源的存量遠遠足夠。

在有釷能源作為基礎的新能源環境下,葉博士與李前總統都同意,全世界仍然會在風力、太陽能、生質能源、海洋、地熱、氫能這些「清潔能源」開發的路上繼續進入「能源多元」的努力。

葉博士是台灣出身的高科技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目前在世界核子科技最高機構「費米實驗室(Fermi Lab)」任職。他有許多急迫呼籲,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台灣不能一直處在超過99%進口能源的狀況,必須有「本土能源」,在短期間內要達到世界標準的20%。釷是台灣未來全面發展本土能源的重要基礎。

李前總統應該邀請葉恭平博士再度來台,舉行國家能源未來的會議,此其時也。(本專欄僅代表作者意見與評論)◇

 

延伸閱讀
環團推廢核 林佳龍簽綠能承諾
2015年03月08日 | 9年前
廢核團體314遊行 替核電送終
2015年03月05日 | 9年前
挺2階段修憲 李登輝籲年後啟動
2015年02月02日 | 9年前
前總統李登輝 獲頒名譽博士
2014年10月28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