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添進 市定古蹟作陪
嘉義市小而美,只因缺少發現,被埋沒多年的市定古蹟及歷史建築,由24日起市定古蹟增為14處,歷史建築增加為19處。文化局表示,嘉義市具有文化資產身分的數量從93年的18項,大幅攀升到103年的55項。
審議委員認為,芳安里的芳草橋因建於道爺圳上,古名為道爺橋,是古諸羅城通往中埔鄉49庄唯一通道,清同治3年(1864年),由地方士紳賴時輝捐錢建造。這座拱橋用糯米、蚵殼燒成的灰,赤糖和石塊做材料造成,俗稱糯米橋,至今已有149年歷史。民國67年前任芳草里里長林金助增修改建芳草橋,在原來的糯米橋上鋪設鋼梁及柏油。因糯米橋位於古道交通上,是本市少見的傳統磚石造橋,具有稀少性且不易再現,所以指定為市定古蹟。
位在玉山二村的藤田村宿舍,是嘉義市最早的林業宿舍,1906年當時總督府委託日本大阪合名會社藤田組在嘉義市設立出張所與宿舍,進行阿里山經營計畫的開端,具有歷史文化的價值。而後續隨著林業開發興建的宿舍群,更展現阿里山林業史。在1950年代阿里山林場有3、4千名員工規模的空間價值與林業地景的完整性,見證阿里山製材全盛時期的多元空間配置和林業發展的歷史脈絡,登錄為嘉義市歷史建築。
另位在忠孝路上,1961年荷蘭神父畢耀遠募款興建的聖奧德天主教堂,是融合東西方哲學、神學思想及藝術,見證天主教來台傳教史及荷蘭人在嘉義的歷史故事,審議委員認其具有特殊建築史和技術,同意列為歷史建築。
而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旁的宿舍群,於民國52年興建,是嘉義舊監獄員工所居住的宿舍,稱為嘉義第二司法新村,該批宿舍保留當時建築的當代工法,見證了50年代公部門員工眷舍環境紋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也以歷史建築身分加入嘉義市的文化資產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