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 中華四大名樓---岳陽樓

(圖、文/記者雯子)

中華四大名樓 詩情畫意 岳陽樓

 

文、圖╱雯子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茫茫八百里洞庭湖,納湘、資、沅、澧四水,吞吐長江。這浩蕩盛大的氣勢豐姿,吸引無數文人士子、騷人墨客登臨憑歎,懷古頌今;境心相通而後文章天成,氣勢偉岸、瑰麗神工的山水樓閣,成為才俊高士抒懷寫志的絕佳題材,記之於文、詠之於詩、形之於畫,留下眾多名篇佳作。

一般樓閣均為二層以上,多在臨水優美之地起建。取憑高遠眺,極目無窮之妙,起心靈和天地合為一體之效;屏塵息慮,回復澄澈明靜之功妙,是為「遙襟甫暢,逸興遄飛」也。

當年岳陽樓成之日,滕子京感怮︰「湖水連天,天連水,秋來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淒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云︰「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杜甫晚年首次登樓作〈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意境之宏偉寬闊,令後人難以企及。

《文心雕龍》劉勰云:「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當文人墨客登岳陽樓,情景交融、境心相通,自然也就,記之於文、詠之於詩、形之於畫了。

畫中山水樓閣

「樓」和「閣」形制相似,前者由「臺」發展而來,《說文》︰「樓者,重屋也」;後者造型較輕盈,平面四方形或對稱多邊形,常見於皇家御園,《園冶》︰「閣者,四阿開四牖。漢有麒麟閣,唐有淩煙閣等,皆是式。」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山水樓閣是一種以建築物為描繪對象的獨立門類;畫史上,泛稱為「屋木」或「宮室」。其以自身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記錄了中國歷代不同建築面貌和風格。許多早已消失的建築,透過山水樓閣畫,還可以找尋到。宋代依其所用工具,和以界尺引線作畫的性質,稱之為「界畫」。

它最初見於東晉顧愷之論述,南北朝時已有「陸探微屋木居第一」之說,至隋唐始具規模。從元代開始,建築畫時興採用墨筆白描法,將各建築部件如屋頂、斗拱、門窗、欄杆、台基等,優美的宮苑建築形象,精確地描繪出並融入山水、人物之中。

以洞庭湖岳陽樓一帶山水樓閣,為題入畫的有元代夏永,明朝的謝時臣、安正文,清朝王時翼。

元.夏永〈岳陽樓圖〉

觀景樓臺矗立於高大的城墩之上,主樓為二層重簷歇山式屋頂,旁邊兩座一層歇山式屋頂樓閣。正脊兩端點綴以鴟吻、仙人走獸,搏風板,垂魚等;簷枋橫披窗遮住上方斗拱,柱間簾幕高捲。殿身立於平坐上,迴廊周繞,閣內有詩人遷客登覽賦對,憑欄遠眺,人物雖小,但用筆縝密工整,線細如毫髮,一絲不苟;城樓前立有旗幡,旁有兩座小廟。

樓外洞庭湖面留白,不著水紋,意象寬廣浩渺;寫〈岳陽樓記〉中「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之意。遠山坡石繪法簡鍊,筆墨輕勾淡染,樹以點筆概括取象和近景處巨岩虯松相呼應。運用墨筆白描法繪建築,以疏密之線條來表現各部質感,屋坡疏緩流暢,層次分明。刻畫細膩,氣勢宏偉,把巍峨樓閣融於浩渺曠遠之自然景觀中。

畫上無款印,小字楷書〈岳陽樓記〉全文其上,共二十七行,與細密的畫風相彰,是為其絕技。 清人李佐賢讚歎︰「界畫精巧,飛閣層簷,一絲不亂,樓中人物,纖悉具備。」

明.謝時臣〈岳陽樓圖〉

樓閣只占了整個畫幅的一小部分,大量的筆墨用於寬闊浩蕩的湖面,彌漫移動的水霧,還有遠近的大小船隻。范仲淹曾寫道:「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意境開闊,氣象磅礴。此畫正是描繪雲夢澤之壯闊,不僅四時之景不同;一朝一夕間,亦變化萬千。在洶湧流動的湖水和雲霧、遠山的映襯下,更加顯出岳陽樓雄奇壯觀的氣象。

畫下方樹的情狀可以看到,湖面狂風聚起,湖水波濤翻滾。近處一隻大船正駛過急流險灘,幾名船夫鎮定自若,奮力撐船。在高樓上,兩人正凝神專注傾心交談,彷彿並未被外界的變化所帶動。似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志節。整幅畫融合了建築的鬼斧神工、山水壯麗多姿和文人畫的氣度。

〈岳陽樓記〉中,還有一段形容洞庭湖狂風暴雨的描述︰「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清朝王時翼〈岳陽樓〉即以生動的手法描繪是景,令觀者有如身歷其境。他以減筆方式勾勒,與浩瀚的洞庭湖,形成強烈對比;樓中有三人正在觀看排空翻騰的波浪。此圖中營造盛大洶湧的水勢,漁船在波濤中掙扎,船夫在撐篙,有人拉桅以穩住船身;船尾有數人傾力撐推船體,兩旁的人觀察水勢,指揮大家動作,生動地描寫出文中的意境。◇

延伸閱讀
氣韻生動大象無形 國畫意境隨感
2015年01月07日 | 10年前
中國古典樂曲欣賞 萬古天門開
2011年12月23日 | 13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