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特展

琥珀朝珠含盒1.6x1.6x1.2 公分(單顆)(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琥珀朝珠含盒1.6x1.6x1.2 公分(單顆)(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文/鍾元

「時空膠囊──琥珀特展」於台灣博物館展出至2014年3月2日,這是台灣首次最大型琥珀特展,展品總數多達500件。展示內容融合科學、人文和藝術等面向,涵蓋古生物奧祕與東、西方文明歷史,各式東、西方琥珀文物充滿了人文藝術價值。

中國的琥珀文物

出土於四川廣漢市三星堆的蟬形墜飾,是中國挖掘到最早的琥珀文物;殷墟曾挖出琥珀珠;春秋戰國時期亦出現琥珀珠和虎形佩飾。漢代除利用中國琥珀原礦外,也引進緬甸出產的琥珀,製作各種雕工精緻細膩的工藝品。

歷代傳世出土的琥珀,在歷史文化及工藝技術的影響之下各具特色,尤其是遼代的琥珀,不僅樣式繁多,朝代特色分外鮮明。明代之前,琥珀文物相當珍稀少見,多數為皇帝贈與嬪妃和臣子之物。直到清代大量進口波羅的海琥珀原礦,才有較多大型琥珀人物、神佛等雕刻文物,百姓亦將琥珀運用於生活中。

串珠

早期以各種琥珀小圓珠最為常見;先民將這些圓珠製作成串飾,掛在胸前或手上。明清後,琥珀串珠已成為重要飾物;由於琥珀乃佛門七寶之一,佛教信徒亦常將琥珀串珠當成念珠,念佛經時使用。

清朝文武官員上朝除著朝服之外,需在朝服外佩戴108顆念珠狀珠串,即謂朝珠。根據清律,只有文官五品、武官四品,和軍機處、侍衛、禮部、國子監、光祿寺、太常寺、鴻臚寺等屬官,和五品官命婦以上才能掛用朝珠。一般朝珠有珍珠、珊瑚、翡翠、琥珀及蜜蠟等材質,珍珠只有皇帝和皇后可以佩戴。

龍頭蜜蠟髮簪頭6.6x2x1.4 公分(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龍頭蜜蠟髮簪頭6.6x2x1.4 公分(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摩羯魚龍舟人耳環6.0x2.2x0.8 公分(成對)(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摩羯魚龍舟人耳環6.0x2.2x0.8 公分(成對)(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婦女飾品

運用於髮簪的琥珀或蜜蠟大多以鑲嵌形式與金屬、寶石相互搭配;有人物、花鳥、龍頭、蝴蝶及蟬等形式。將琥珀和蜜蠟作為耳環材料,在明清兩代甚為風行;一般是搭配琥珀、金、銀或鎏金。在當時,是宮女和上流階層仕女配戴的飾品。

遼代陳國公主墓所出土的兩組琥珀珍珠耳墜文物,雕以仙人乘舟的樣式。舟是一條魔羯魚的形狀,和宋元明清時期耳環樣式截然不同,這也是遼代耳環獨樹一幟的風格。傳世的琥珀手鐲不多,因此有年代的老琥珀手鐲則相當珍貴,其形狀以圓形者為多。 

官員配物

帶板古稱帶銙,是皮帶上的飾物,源自戰國時期。琥珀材質之帶板,傳世或出土物件不多,在帶板中算是珍稀品項。帶鉤是古代文人和武士用來繫縛腰帶的鉤狀物,由出土文物得知,帶鉤最早出現在西周,之後各個朝代都有形制不一的帶鉤。一般帶鉤上飾有龍首、鳳首、螭形、鳥形、蟲形等。琥珀可製作帶鉤,惟傳世者甚少。

翎管是清代文、武官員官帽上的附屬物件,也就是官帽頂珠下所置之管狀物;此管狀物中插有鳥類羽毛之翎枝,故稱之為翎管。以琥珀為材質者,在翎管中屬於珍稀品項。 

清代龍形琥珀帶鈎9.6x2.4x2.0 公分(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清代龍形琥珀帶鈎9.6x2.4x2.0 公分(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螭龍蜜蠟帶板4.8x3.2x1.2 公分(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螭龍蜜蠟帶板4.8x3.2x1.2 公分(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瓶器禮器

在中國,歷代出土或文字、繪畫記載之琥珀盒器、瓶器數量不多;唐代陸續散見這類文物;到遼代此類文物已有出土紀錄,而且都相當精美。直到清代,琥珀盒、瓶及筆洗已較常見,且極為珍貴。

清代時,曾大量從西方進口琥珀原礦製作大型神佛、人物,和仿春秋戰國及漢代古銅器之形制,製作出各式琥珀瓶、觚、鼎等器物,供富貴人家作為擺飾之用;這類作品少數使用原礦直接雕刻利用,大多是將琥珀熔化倒入模具中製作;由於製作技術精湛,頗受喜愛。

清仿戰國獸形琥珀鼎(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清仿戰國獸形琥珀鼎(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琥珀花葉盒5.2x4.2x3.2 公分(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琥珀花葉盒5.2x4.2x3.2 公分(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歐洲的琥珀文物

在歐洲,琥珀素有「北方之金」之稱,利用琥珀歷史達萬年之久,是皇家貴冑重要資產,也是尋常百姓的珍寶;為了琥珀貿易,歐洲曾有三條跨越歐、亞、非的「琥珀路」,而普魯士王國的「琥珀屋」曾列名「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自西元前9,000~1,1000年,歐洲已開始利用琥珀,最早出土的文物是被發現於英國東部海岸的琥珀珠。到了西元前7,000年,丹麥出土琥珀珠和魚、鳥、羊等雕件。歐洲琥珀除裝飾用品外,也涵蓋許多宗教、生活用品,以及桌椅、櫥、盒、櫃等用品;近代更有不少琥珀和各式珠寶、金、銀鑲嵌及煙具。

十九世紀西式項鍊(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十九世紀西式項鍊(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項鍊

琥珀製項鍊在東、西方均甚為普遍,差異之處是東方的項鍊大多為圓形串珠,西方的琥珀珠表面採類似鑽石切割的方式,外形成紡錘狀、球形串連而成,這些項鍊大多供作仕女配飾之用。

煙具

西方開始運用琥珀的年代較早,琥珀菸嘴和菸斗也是源自西方;前者通常在琥珀管的前端飾有金屬裝置,供放香菸;在菸管後端則置皮製或木製吸口。

至於菸斗,除菸嘴部分外,還有利用竹、木、牙、角、石所製作的漂亮煙具,典型的西式菸斗,煙具大多以海泡石為材料,十分典雅。西式菸斗,菸嘴多以琥珀或蜜蠟製作。至於中式菸嘴,雖也有利用琥珀,但較不常見。◇

海泡石、蜜蠟煙斗(球桿狀)(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海泡石、蜜蠟煙斗(球桿狀)(國立台灣博物館提供)

 

延伸閱讀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