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對孩子吼叫 猶如變相體罰
一份研究稱,家長對青少年吼叫,可能增加他們抑鬱症和欺侮別人的風險,所造成的傷害可能與體罰一樣。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匹茲堡大學及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青少年和父母之間關係良好、溫馨,也無法避免他們被父母吆喝、責罵的負面影響。這份研究結果,發表於《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期刊的網站上。
雖然打孩子屁股在美國許多社區已成禁忌,但是對小孩怒吼幾乎不具有相同的社會汙名。事實上,家長有時會用吼叫的方式,使他們的孩子聽從並遵行父母的意見。但這份研究發現,父母的吼叫卻是適得其反。
美國匹茲堡大學教育和心理學系助理教授王明德說:「吼叫無法減少或糾正孩子的問題行為,反而使事情變得更糟。」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紐約大學(NYU)助理教授維杜恩(Timothy Verduin)也表示,家長可以透過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等特權,有效地管教他們。但他補充:「父母必須確保不要加上一大堆批評性的、懲罰性的、侮辱性的語言。」
該研究追蹤976個13、14歲兒童的雙親家庭。當這些13歲孩子的父母使用惡劣的口頭懲罰時,這些孩子隔一年的行為問題大幅提高了,這些問題包括有與同齡人的打架、在學校惹麻煩、欺騙父母,以及抑鬱症等。
如果父母使用惡劣的口頭懲罰或體罰,行為問題的增加是同樣的。親子關係不管如何親密,也不能改變惡劣口頭懲罰的負面影響。這份研究發現,兒童的行為問題,也會促使家長增加他們使用苛刻的口頭懲罰戰術,助長了不斷升級的惡性循環。
至於為什麼吼叫會對青少年的傷害如此之大?王明德教授說:「當(孩子)正試圖發展他們的自我認同時,青春期是非常敏感的時期。當你大吼大叫時,這便傷害了他們的自我形象。這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毫無價值和一無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