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會客室】公共衛生大挑戰 談登革熱

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指出,噴藥可防登革熱,但幼蟲在水中不怕藥,累積在環境中對人體也不好。(中央社)
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指出,噴藥可防登革熱,但幼蟲在水中不怕藥,累積在環境中對人體也不好。(中央社)

⊙顏純左(台南市副市長、內科醫師)

台灣面積占地球1/5000,但卻擁有1/7的基因庫,所有的生物(含動物、植物、細菌、病毒……)在這裡都可以找到棲身之地。

自古以來瘟疫即和這個地區的人民息息相關,今天我們所談到登革熱也不例外,民國31年由於二次大戰,民眾普遍用水缸儲水,致使爆發大流行,根據統計有500萬人得到,約占當時人口的5/6,光復後未見大流行,至76年11月開始在屏東東港和高雄市爆發,主要為第一型的登革熱,至此台灣每年均有登革熱的流行,成為公共衛生的一大挑戰。

登革熱流行必須有3要素:

1.要有病人:病毒必須在人體內經過繁殖,被其他病媒蚊咬到,才能傳給下個病人。

2.要有病毒:依抗原性分為4種,台灣的病媒蚊有這些病毒。

3.要有病媒蚊:病毒在病媒蚊裡面繁殖8~12天,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當它再咬其他人時,就會將此病毒傳出。

就以上3個要素而言,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的病人消滅掉,而且有些病人是不顯性症狀,有些僅有發燒輕微症狀,所以也不容易由海關的體溫檢測機得知,我們能做的只有從病媒蚊下手。

病媒蚊分兩種: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前者分布於全省海拔1,500公尺以下地區,而後者在北回歸線以南,其幼蟲均孳生於人工容器及自然容器內(指的是樹洞、竹筒、葉軸),而一般民眾關心的臭水溝是不會孳生幼蟲的。

台南地區在民國96年有1,800人得到登革熱,根據4年一次小流行、10年一次大流行,今年應該會小流行,民眾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有幾點提醒大家:

1.避免被蚊子叮到:出門尤其到陰暗地區,最好穿薄長袖衣物,準備驅蚊藥物,尤其病媒蚊喜歡在白天活動更要注意。

2.清除孳生源是最重要的,不要用的容器一定要拿掉,尤其是家裡面有擺置的民眾一定要至少1個星期換水一次,廢棄的容器如輪胎,尤其是竹筒,甚至於屋頂上的積水均可能是病媒蚊的幼蟲棲身之處。

3.有病一定要找醫生看,即早診斷,愈能避免悲劇發生,如果併發出血性症狀,死亡率可以高達1~5%,台灣每年或多或少有死亡病例。

許多民眾都以為噴藥是好的方法,其實它只是登革熱流行時的一種措施,幼蟲在水中不怕藥,累積在環境中對人體也不好。

登革熱對台灣的公共衛生是一大挑戰,這個對抗登革熱的活動一定要有你的參與,從小地方做起,才能成功。◇

延伸閱讀
新增6例本土登革熱 永興市場占5例
2015年05月19日 | 9年前
全國首創 登革熱APP
2015年05月06日 | 9年前
台東登革熱群聚感染 10年首見
2014年12月23日 | 9年前
本土登革熱確診 嘉義再添一例
2014年11月26日 | 9年前
週末投票南來北往 注意登革熱
2014年11月25日 | 9年前
登革出血熱 上週增20例2死
2014年11月18日 | 9年前
高市引海水滅蚊 專家憂執行難度
2014年11月10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