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追思英雄 忠烈祠文創緬懷烈士精神
2009年12月某日傍晚時分忠烈祠關祠不久,一老婦帶著女兒、女婿及兩位親友上前探詢,不久直奔忠烈祠武人祠抱著烈士牌位痛哭失聲,「她」是空軍烈士溫鑄強82歲的姐姐溫惠英 。
那年1940年,13歲的小姐姐送11歲的小弟弟上火車,到四川投考空軍幼校第一期。此後,中國淪陷,姐弟分處兩地,直到1954年7月初中共人民日報刊登:「溫鑄強駕機於大陳島上空被我軍(共軍)擊落。」 溫惠英全身抽搐,講不出話來。
許多先烈,尤其勘亂剿匪戰死的烈士家屬在大陸更因而歸為黑五類,日子不好過。溫惠英也曾因「國民黨空軍眷屬」身分在大陸屢屢遭受政治迫害。據其女兒馬穎向媒體敍述,文革期間,母親被戴高帽與牌子遊街,父親被打斷肋骨,家門口被寫上「狗特務」。
拜訪忠烈祠後3個月,思念一甲子的溫惠英了結心願,與世長辭。
建國百年,烈士高志航的兒子高耀漢參訪忠烈祠,80多歲的老人面對忠烈祠20出頭的儀隊禮兵,深深一鞠躬,「感謝大家每天為其父守在這」,高耀漢哭了,儀隊也哭了。
剿匪戰死 牽連遺族
不過,中共一直否認國民政府抗日的事實,國防部後備指揮部留守處副處長王惠民曾表示,這些抗戰犧牲的烈士事蹟,在大陸被淡化處理,尤其剿共戰死的烈士家屬,對先人事跡幾乎一片空白。
某年某日,一50多歲的女士來到了忠烈祠在武人祠哭了一整天,向服務軍官表示,看到父親的牌位心痛,後悔來得太晚,更對自己被大陸矇騙了一世紀而憤「恨」,所以心情百感交集,悲痛不已。人雖然住「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她清楚的說:「從那個年代到這個年代,我們心裡都是一樣認同『中華民國』」。
抗日誰打的,來忠烈祠就明白。王惠民表示,每逢7月,忠烈祠呈展二次大戰日本在中國的降書,日方代表岡村寧次,中國則由何應欽將軍受命代表出席接受敵人的降書,上面没有毛澤東、周恩來,更看不到鄧小平。畫面見證歷史,誠實才是最佳的策略。
忠烈祠對遊客有時間限制,但對遺族服務24小時不打烊,播放國歌是每天早上例行性動作,烈士張靈甫將軍兒子張道宇曾在忠烈祠聽完國旗歌說:「我父親的血是為這個國號、這面國旗、這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而流。」王惠民說,很多遺族都這樣跟他說。
忠烈祠為國防部唯一與大陸人士接觸的對外機構,兩岸開放後,遺族隨團而至逐漸增多,有些默默走進文武人祠找尋,而後站立默哀,或放束小花在牌位旁。也有些家屬來到忠烈祠,直衝辦公室問:「有没有某某某」,忠烈祠幾年來的訓練,分工合作,配合家屬可以在極短時間達成任務。
王惠民表示,讓海內外的華人、遺族及這個世代的年輕人知道,一個國家或民族,如果没有烈士,没有英雄,没有辦法回顧既往,就没有辦法眺望未來。政策轉變,近幾年忠烈祠有明確的經營管理策略,如何交代歷史,忠烈祠將與國史館、文化部等整合為策略聯盟,發展烈士精神的文創產業等,為歷史寫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