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紛至 荷蘭成避稅天堂

荷蘭慷慨的稅務體制,吸引眾多跨國大公司在荷蘭設立控股公司。圖為阿姆斯特丹市區空拍圖。(AFP)
荷蘭慷慨的稅務體制,吸引眾多跨國大公司在荷蘭設立控股公司。圖為阿姆斯特丹市區空拍圖。(AFP)

【記者陳熙暖/荷蘭報導】

由於荷蘭慷慨的稅務體制,自2005年以來,名列世界前100的許多跨國大公司有90% 在荷蘭設立控股公司。在2011年,這些公司至少有570億歐元(約新台幣2兆2,652億)資金流經荷蘭,這為它們避稅提供了便利。其中谷歌(Google)、國際商務機器(IBM)和義大利石油集團公司ENI在荷蘭避稅活動尤為活躍。他們讓大量資金流經其在荷蘭的子公司,利用荷蘭國稅局對外國公司的稅務優惠政策,極大地減少其稅務帳單。

荷蘭對股利不徵稅,這為跨國公司利用荷蘭的控股公司避稅提供了便利。根據《金融日報》(Financieele Dagblad),法國一些國有公司也在荷蘭避稅—比如能源公司EDF、GDF Suez、軍事防務公司Thales 和自來水公司Veolia都有在荷蘭避稅之嫌。法國政府在以上4家公司持有可觀股份。以EDF為例,它在荷蘭建立了3家控股公司,坐享其在波蘭的兩座發電廠的股利。荷蘭對EDF的波蘭股利收入部分稅收分文不取,在法國則要繳納5%的稅額。

荷蘭國稅局給予外國公司相當優惠的稅率,可達0%-5%。此外,荷蘭的保密機制也極大地吸引了國際公司,因為其不要求公司向公眾公開其帳目和所有權信息。

空殼公司逃稅

此外,利用所謂「信箱公司」的機制使得國際大公司和如U2等外國樂隊,能夠在荷蘭獲得數以億計歐元的稅收減免。這些公司在荷蘭設立空殼公司,利用荷蘭的稅務優惠政策避稅。

這個話題在2012年11月浮出水面並登上各大媒體頭條,緣起於美國咖啡巨頭星巴克(Starbucks)在英國經營14年,至今只支付了860萬英鎊稅金(約新台幣3億9,955萬)。對此英國下院議員們表示憤怒。在英國的星巴克向荷蘭分公司支付4.7%超額的「特許權使用費」給咖啡烘焙技術和品牌使用權,這筆費用在英國屬於免稅。由此將英國所得利潤轉移到荷蘭,減少或避免在英國繳稅。而星巴克和荷蘭政府達成非常優惠的稅率。

全荷蘭大約有2萬個空殼的所謂「信箱公司」。獨立調查組織「荷蘭金融中心(Holland Fiancial Centre)」對荷蘭經濟的稅收優惠政策和信箱公司現象的進行了調查,認為其為荷蘭創造了稅收,終結這些信箱公司會使荷蘭國庫每年損失15億歐元稅收。

來自基民盟(CDA)、社會黨(SP)和左翼綠黨(GroenLinks)的議員們則批評道,荷蘭金融中心的作用是為了「鞏固荷蘭財政部門」。社會黨議員德永(Dennis de Jong)認為,其他歐盟國家因為這些公司在荷蘭避稅,損失的稅收達1兆歐元(約新台幣39兆7,400億)。

此外,歐盟也打算從今年6月分開始引進更有效的稅務體制,打擊偷稅漏稅。

延伸閱讀
荷蘭怪癖貓頭鷹 愛站在人頭上
2015年05月09日 | 9年前
棄嬰尋親 荷蘭夫婦帶養子回中國
2015年05月05日 | 9年前
兄妹分離16年 網路相識再團聚
2015年04月24日 | 9年前
荷蘭查獲大陸非法進口肉品
2015年04月16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