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強風鄉鎮燈號12月上路 屏東每年195天風力達6級
台灣受地形、海陸特性及季風影響,各地風勢常有顯著差異,根據統計,恆春半島滿州鄉平均每年約195天平均風達6級或以上,中央氣象署28日表示,3月起試辦以黃、橙、紅三種等級「燈號」發布近2日內的強風「鄉鎮」預警,12月起正式上線,提供民眾判別在地風勢,做好防風準備。
台灣因季風、地形及海陸特性,各地風勢常有顯著差異,即使在同一時間,沿海與內陸的風況往往亦有所不同,過去以縣市為單位所發布的「陸上強風特報」雖能提供整體警示,但較難充分反映在地差異。
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羅雅尹表示,為使預警更精確且易讀,氣象署自今年3月起,試辦以黃、橙、紅三種等級「燈號」發布近2日內的強風「鄉鎮」預警,將於12月起正式上線,協助各界透過顏色快速判讀風力威脅程度並採取防範措施:
針對各色燈號定義,羅雅尹說明,「黃燈」代表注意,平均風達6級或陣風達8級以上,應準備防風;「橙燈」代表警戒,平均風達9級或陣風達11級以上,須提高警覺加強防範;「紅燈」則是危險,表示平均風達12級或陣風達14級以上,應儘快進入堅固建築避風,羅雅尹說,通常會是在颱風侵襲或登陸時,較容易發生這類致災型強風。
氣象署指出,每年10月至翌年4月為東北季風盛行時節,臺南以北至桃園沿海、北海岸、恆春半島及離島最容易發生強風(平均風6級以上),其中,恆春半島滿州鄉沿海發生頻率最高,平均每年約195天,桃園蘆竹區沿海186天次之。
氣象署說,今年試辦期間也顯示,除東北季風外,5月至9月於低壓帶、西南風(氣流)及颱風影響時,也可能出現強風,例如今年7月幾乎每日發布強風特報,其中雲嘉南地區於丹娜絲颱風登陸前後出現大範圍強風,多處亮起代表危險的紅色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