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信心回溫 帶動整體消費信心回升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7日公布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64.65點,小幅月增0.69點。六項分項指標有五項回升,顯示消費者信心從悲觀情緒逐步走出,轉為審慎觀望。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儘管美國關稅等外部風險尚未消除,但台灣近期經濟表現遠優於預期,今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可望突破6%,帶動信心止跌回升。
11月的CCI調查,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及購買耐久性財貨等五項分項指標上升,皆創今年6月以來新高,增幅最大為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月增4.63點至97點。
中央大學與台灣房屋共同編列的「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也升至94.26點,可看出台股今年勁揚的趨勢,同步帶動民眾對住房市場的信心回溫。
關稅烏雲未散
吳大任表示,年中市場普遍擔憂關稅衝擊台灣出口及整體景氣,不過市場認知已逐步調整,在AI伺服器等拉貨潮下,持續推升台灣經濟成長。不過,他提醒,民眾先前悲觀情緒雖已淡化,但總指數仍僅落在62至65點區間,低於長期平均的74點水準,反映「關稅烏雲未散」,多數家庭仍保持審慎。
至於11月唯一下滑指標為「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調查結果為27.02點,月減9.5點,連續兩個月下降。吳大任指出,台股與美股高度連動,美國家庭消費能力下滑、消費信心疲弱,再加上市場對AI產業泡沫化的疑慮,都使投資信心受挫,但他強調,台股加權指數處於高檔,很多民眾是不敢追高,而非全面看空。
展望後市,吳大任認為,消費信心未來仍存在兩項關鍵變數,包括台美談判與半導體關稅結果,預期最快12月或明年初會更明朗化,屆時要關注台灣赴美投資的金額,是否爭取豁免等條件,否則對中小企業又是一大挑戰。◇











